31 January 2007

見者必買推上暢銷書榜大作戰(hard sales版)

《夢想seed》
作者:可洛
定價:$52
出版社:突破



作戰名稱:見者必買推上暢銷書榜大作戰


作戰目的:將這本書推上各大書局新書暢銷榜10大!

作戰成員:讀過本作戰計劃書的所有人(即是你!)

作戰內容:讀完本作戰計劃書後,買書!forward+落嘴頭/介紹俾朋友,買書!務必把此行動化成蒲公英種子,傳播開去。

作戰規條:(1)不得問這本書講乜、(2)不得問這本書好唔好睇、(3)唔好理本書o岩唔o岩睇、(4)不得不向他人提及是次計劃、(5)立即行動!


26 January 2007

紅上枝頭

天氣乍暖還寒,得待木棉樹開花之際,春天才會真正到臨。那時候,樹身裡的全部生命力都以一團紅的姿態綻放而出,禿枝上的紅花會頃刻燃點灰白的天空,就像今期《月台》化身一片紅色,為這灰寂蕭條的日子注入一陣溫熱。

中文文學獎詩組小輯和「頭班車」專題「紅」都是炙手可熱的第一手內容,而最火熱的定非今期的原創贈品莫屬,手作布藝八達通套,大紅花布上你會找到紅花、綠葉、鳳凰和羽毛,強烈的印象會教人閉上眼睛時,置身暗綠色的幽靜森林。

詳細目錄請見紅紅綠網站
,或Pixelbread藝術創作麵包店


24 January 2007

輕搖滾皇后

《瑪麗皇后(Marie Antoinette)》裡,導演Sofia Coppola彷彿藉著十八世紀協助美國革命而國庫日空的法國,暗地諷刺今日跟美國在國際社會上朋比為奸的英國,然而這絕不會是電影的重點。14歲的奧地利公主瑪麗遠嫁法國,成為政治婚姻的一顆棋子,她必須為法國皇室留下子嗣,否則她的地位和婚姻將會不保,並直接影響奧法兩國的邦交,茲事體大,瑪麗毫無選擇餘地。

規矩多多、明爭暗鬥的凡爾賽宮生活,加上母后一而再,再而三的叮囑,一度叫她無所適從。然而年輕人的適應力畢竟是強的,很快她就習慣了每天在管家、隨從、侍女的監視下起床,學會宮中的禮節。在繁華富庶的皇宮長大,應有盡有,瑪麗擔心的只是誕下龍兒一事,然而這不過是長輩的期望而已,她真正關心的,是玩樂和時裝,以及跟瑞典軍官的真正愛情。電影的背景音樂,除了古典和宮廷樂曲外,還不時插入八十年代和現今的歌曲,在輕搖滾樂伴奏下,十八世紀的瑪麗活脫是一個現代的女孩,活在長輩的期望下,誕下龍兒的任務,轉換今日而言就是一場關乎生死的考試。面對這一切,瑪麗的發洩方法是夜夜笙歌,在時裝、髮型師、撲克牌、籌碼、香檳和甜餅交織的昇平裡狂歡享樂,當隨從向她報告鄰國波蘭的最新國情時,她仍舊關心衣飾的配搭,即使後來有一段日子,她在別苑過著田園生活,也不過是一種寧靜的狂歡而已。然而這是她的錯嗎?她關心自身和眼前的事,這全都是長輩的期望和教導,即使母后擔心她在法國的地位不保,其實也不過是緊張自身奧國的命運而已,長輩短視的目光,注定瑪麗也將以這種目光走她的路。外面的世界她毫不關心,也無法關心,等到現實洶湧而來,已經是人民群起圍堵凡爾賽宮的時候,即使是皇后也無法扳回的殘酷現實。電影沒有交代瑪麗和路易十六被處死的一幕,甚至傳說中她的「名言」:「沒有麵包,為何不吃蛋糕」也只是輕輕帶過。明顯Sofia Coppola並非要重現一個歷史故事,而是藉著瑪麗的事蹟,配合以今日角度搬演十八世紀生活的手法,揭示我們現代人面對的困境。

我們不是正活在跟瑪麗一樣的境況裡嗎?活在他人的期望下,並不時以狂歡逃避現實,醉酒
、消費、頹廢、沉迷網絡,抑或埋首工作,甚至閉關日寫5000字,都不過是狂歡的形式,始終無法擺脫跨越二百年的困局。改變不了的是我們只得繼續如此生活下去,對於外面的世界,以有限的力量予以關懷;二十一世紀的今日,背景音樂甚至不再是輕搖滾了,而是重搖滾似的充滿破壞性和雜亂的節奏和旋律,全球化底下,外邊的世界逐漸模糊不清,身邊的事、家事國事、世界各地的事情碎散凌亂,同時又關係密切,我們得關心到哪個地域、範疇、程度、層次,才不致淪為目光短視、漠視世事的一群?選擇切身和關心的事,然後站出來爭取,又是畫地為牢的做法嗎?這跟從不站出來爭取的人分別又有多大?究竟除了自我和他人的期望外,我們應該把目光放在哪裡?彷彿在排山倒海的世事前,哪裡都不是。

對於這個問題,電影沒有答案。我們只有不斷摸索,就像
瑪麗18歲生日那天,跟宮中朋友踏進庭園追逐日出,幾個人搖搖碰碰,甚至摔在草地上;在平靜的水池前,晨光溫柔地注入玻璃杯子裡,那時的她又怎會想到,再看日出的時候,竟跟丈夫坐在馬車裡,趁清晨出走,逃避國民的憤怒?路易十六問她說:「你在欣賞你的林蔭道嗎?」「我在道別。」她說。等到現實撲面而來,曾經舉行狂歡的華麗房子最後只能成為頹垣敗瓦,我們都不得已跟年輕歲月道別。電影在晨光下作結,是要告訴我們,歷史上的瑪麗只有被處死的下場,而我們還有選擇的機會,這刻,一切仍如黎明簇新明亮。


20 January 2007

一月無風起浪



「《無風帶》裡出現了許多有關『月台』的意象,以及隨之而來的列車、軌道、路牌、燈號、旅人、行李、失物招領處,以及月台與車廂之間的縫隙……不難看出呂永佳戀戀徘徊在種種『消失』與『仍在』之間,留下了他個人獨有的印記。」--鍾國強〈在月台上看太空船升空〉

1月27日,旅人鍾國強和鄧小樺將在月台上巧遇《無風帶》作者呂永佳,一同細數寫作旅程上各處風景,同時獨立創作誌《月台》一眾編輯,跟各方好友將帶來音樂和朗誦,令月台搖身一變成為無風作浪的嘉年華。

日期:27 / 1(六)

時間:3:00 - 5:00pm

地點:香港藝術中心Agnes.b電影院外

主辦:紅紅綠、阿麥書房

嗚謝:香港藝術中心

詳情請留意紅紅綠網站


《無風帶》

序:鍾國強〈在月台上看太空船升空〉
詩作:56
頁數:192

出版日期:200612

出版社:匯智


呂永佳

香港浸會大學中文系哲學碩士,曾獲中文文學創作獎、大學文學獎及青年文學奬。獨立創作雜誌《月台》編輯,香港電影評論學會會員。作品散見《香港文學》、《文學世紀》、《字花》、《秋螢》、《明報》、《成報》及《詩網絡》等等。個人網站:http://ericlwk.wordpress.com/

我喜歡的女孩

記得還念中學時,不論是暑假躲在渡假屋狹小的房子裡,還是在酒吧大玩大話骰後累極灌酒的時候,只要幾個朋友坐在一塊兒,總會扯談著無聊的話題,像受制於某條定律的約束,自自然然就會談到擇偶條件上去,似乎大家都在試探身邊的朋友,看誰會對自己這一類型的人有意思。那時的我,還能就外貌和性格列舉特點,長髮的、短髮的,架不架眼鏡,清純玉女還是性格獨立的男仔頭,幾乎無關勇氣,甚至自知之明,總能輕易說出怎樣怎樣的女孩一定看不上眼,現在回想起來,還真像財經分析員,對投資產品評頭品足,輕率判斷那類產品不可納入投資組合裡去。

幾次戀愛過後,我就發現自己一次又一次推翻從前的話。今日,若有人再問我
擇偶條件的話,我只能說「我鍾意佢就會覺得佢好架啦」,這話看來很玄,卻又真率得可憫,我漸漸相信,任何一個女孩我都可能愛上,這跟一個人的好與壞無關,就像我從不會認識一個地方的壞,如果我只是匆忙的旅客;我甚至曾跟患抑鬱症的女孩一起,嚐過那因經常服藥而變苦的唾液的味道。

我總是相信《繪逃師》〈海月軒〉裡所寫的,讓某個人衝進自己的生命裡,而你根本無法預期那是誰,又是個怎樣的人。如果仍硬著要列出一些
擇偶的條件,今日穿梭在鬧市的邊緣,流連最僻靜的街道,偶然鑽入書店的我,可能會選一張乾淨的臉,這使我聯想到健康,身體及至心靈上的,可能這正跟本質的我相反。

我又回到中學時代的渡假屋房子裡,冷氣機傳來低沉的隆隆聲,被褥散發霉味,距離天亮還有曖昧的時間,大家輪流說出自己的
擇偶條件,這時我偷望暗戀的女孩,終於輪到她發言了……我希望從她的話裡找到一點自己的影子,然而卻只能看清她那半邊給柔和月光照亮的臉。

14 January 2007

對話

Henri Matisse, The Conversation, 1909


收音機是一頭蜷伏的獸

低吟著節目主持人混濁的笑聲

吞噬他倆微小不足果腹的對話

睡床上嬌小的人形凹痕漸漸撫平

木門虛掩,影子的刀尖指向客廳中心

如日晷刻下他出門的時分

尋常日子他出門後總會回來,或遲或早

如今被掏空一半的房子隱隱作痛

鐵黑窗花自她的連身黑裙上叢生

把明媚的樓房和庭園攔在外面

她癱坐木椅上如亞述人的雕像

在藍色帷幕前遙看尼尼微的沒落

半張臉在晨光和微塵裡表情含糊

卻有孤寂在陰暗的半臉爬行

黑咖啡沿幼髮似的裂縫流入白瓷

冷色早餐和暖色果籃翻倒散亂

收音機繼續在沉默的客廳裡橫行

一個人的房子漸失溫度,時間流過

紋理是他離去時步向家門的多重身影

簡潔、純淨如梨子的輪廓


10 January 2007

萌與謝


寫作班
星期一的寫作班上,遇到一班很乖但又不失活躍的學生。
每次遇上空氣似的學生,下課後走在街上,
我都要深呼吸來調整自己的情緒,非緊張、也非難過,
只彷彿缺欠什麼,好像寄信後杳無音訊,我最討厭的一種等待;
那份因期望而換來的失望,即使是最後一課我也未能適應。
不過今次這一班應該會很好玩的,我有信心。

見面禮
見面禮是一個蘸上醬油的烤番茄。
古怪的味道,佐以日本清酒的辛辣和微甜,
兩個很瘦,樣子也過分年輕的人坐在一起,
對話就在清酒邊斟邊乾下慢慢散開,
然後遇上一月初的冷空氣。


提示聲
手機的短信提示聲,在過去一個月間,
由最初每天響起50次,到每天響20次、10次,
接下來是每天三數次,直到今日零次。

本質
已分手的仍會偶然在夢裡,和白天的呆滯中出現,
就像已然凋謝的花,始終不減作為花的本質。


06 January 2007

乒乓球拍的兩面 - 《傷城》中的身份錯置

第一次寫影評,純粹有感而發,其實都寫得幾差。
部分靈感來自同齡髮型師,特此鳴謝。

現實生活裡,我們都擁有多個身份,面對不同場合、不同的人,身份悄悄變換,有時連自己也並不知覺,彷彿這是人類生存的基本法則。這些不同的身份,賦予我們權力、財富、地位、名聲、快樂和愛,同時帶來哀傷、痛苦、罪疚和仇恨。《傷城》裡的身份錯置,比《無間道》的正邪對立來得更形複雜,營造戲劇張力的同時,叫人不禁重新思考身份與公義的問題。

電影中的劉正熙(梁朝偉飾)原名陳偉強,他借用別人身份,從澳門來到香港考警察,飾演他人二十多年,當上兇殺組總督察後,悄然進行報復大計,把一切罪名都推到同名同姓的人身上。他玩弄身份,把殺人計劃設計得天衣無縫,卻沒料到反過來被身份玩弄。他的妻子淑珍(徐靜蕾飾)指出疑點,那就是死者(淑珍爸爸)不會開門給陌生人,兇手的身份必定是死者認識的人,這令他的計劃露出破綻,打亂他的部署。及後他打算斬草除根,把淑珍也一併幹掉,但實行計劃當晚卻得知她的真正身份並非仇人的親生女兒。劉正熙兩次被身份玩弄,形勢逆轉,這時才感到自己是多麼深愛這個女人,可惜一切已無法挽回,他把自己的家庭親手破壞了。

在這場身份錯置遊戲中,公義變得蕩然無存。二十年前,當時名叫陳偉強的劉正熙目睹全家被殺的情景,獨自逃到警局報案,卻發現警察跟兇手蛇鼠一窩,從此以劉正熙之名生活;二十年後,成為執法人員的他,一心以報復彰顯公義,但不自覺地變成那班朋比為奸的警察。「劉正熙」這個身份帶給他權力、家庭和進行報復大計的方便,而「陳偉強」這身份卻是他內心仇恨、恐懼和自卑的隱秘。然而即使是這樣,人總不能忘卻自己原來的身份,二十多年來他冒著危險,把小時候在球賽中贏得,寫有他真正名字的乒乓球拍留在身邊,結果被私家偵探丘健邦(金城武飾)發現從而查出真相。

我們以為身份屬於自己,操控在自己手上,然而事實卻未必如此。有時我們的身份不過是他人佈置的,從而混淆視聽,掩埋真相,以達成他人的私慾。同樣是執法人員的吹水sir(杜汶澤飾)包二奶,同事們一直以為這女人是正室,但其實正室在外國生活,這事只有劉正熙和丘健邦知道。吹水sir把聰明的二奶留作身邊,以免她察覺出自己二奶的身份。在玩弄身份埋沒公義的同時,人也必須付出代價,吹水sir得享齊人之福,但這一切同時又帶給他苦惱,時常得以謊話周旋於兩個女人之間,並且被劉正熙和丘健邦抓住把柄。

然而身份真的這麼重要嗎?電影其中一幕,富太在酒吧裡直斥丘健邦拍的照片差勁,無法作為指證丈夫通姦的證物,拒絕付清尾數,丘健邦於是出示富太跟律師親熱的照片要脅,富太無可奈何,付清尾數後警告他要守信用,否則吊銷他的牌照。這時丘健邦說了一句:「超!我都冇牌o既」,諷刺的是,到底是這位無牌偵探查出了兇案的真相。

丘健邦也有兩個身份:清醒機智的私家偵探和醉醺醺的酒鬼。他是劉正熙的老友兼拍檔,但自從女朋友自殺身亡,他以為錯在自己,從此留連酒吧,酗酒成性,以醉酒者的身份逃避現實,得著遺忘的權利。然而諷刺的是,他同樣被身份玩弄,女朋友並非為他而死,她在外面結識了另一個男人,並懷了那人的孩子。自殺當晚男人遇上車禍無法赴約,她以為被對方拋棄因而了結生命。丘健邦知道真相後,曾想過用枕頭焗死已變成植物人的那個男人,然而人畢竟沒有審判的資格,公義也無法透過復仇彰顯。他打消念頭,拋開仇恨,定期替那男人清潔抹身,這時他才真正擺脫酒鬼身份,並接納一段新戀情。

電影的結局,彷彿暗示人總無法同時以真正的身份共處。當劉正熙的身份被丘健邦揭發,必須以陳偉強的面目示人時,丘健邦卻以醉酒者的姿態出現,或許是無法接受好朋友是殺人兇手的事實,也可能是假裝酒醉以免殺身之禍。劉正熙沒法拋開仇恨,等到東窗事發,他被打回原形,失去象徵優越的身份和心愛的女人,變回一無所有的陳偉強。這時的他必須以原來身份面對自己的良心,就像龍應台所言「我們最終極的負責對象,千山萬水走到最後,還是『自己』二字」;公義在這時候終於得到彰顯,這身份變換本是他的精心佈局,但最後卻化成無法化解的困局,把他推到絕望的深淵,只有了結生命才能尋得解脫。

跟劉正熙一樣,其實我們都有一塊乒乓球拍,上面刻有我們本質裡的尊嚴、愛恨、恐懼和卑微。在人生的球賽上,我們究竟是把這一面朝向對方,還是隱藏在自己的一邊?無論我們如何選擇,到最後也將面對那原初的自己,在公義前,也許就只有節拍如急促心跳的乒乓聲。


02 January 2007

過去十天

23日
平安夜前一天,到朋友家裡為明年一個展覽的事忙,菲僱開門,她的房子比我家大上一倍,開闊的窗可以望見維港和中環,IFC自然地成為靜物畫的焦點。我跟在她後面,走過狹短的走廊,經過兩個房門,來到她的睡房,裡面有張雙人床大小的單人床(矛盾嗎),午後的陽光擦亮了房子一角,木書櫃像一尊潔白的雕像,又或是
冬日裡抱著書的沉思者,而我從沒有自己的房間。

客廳天花兩盞碩大的水晶燈,比我家的慳電膽明亮、剔透多了。我幾度看著它們發呆,直到朋友接到父親的電話,我才知道原來她的父母早已離異,家裡只有她、妹妹和菲僱三人。我再次抬頭細看那水晶燈,儘管它在夕陽下閃亮如黃金,但我忽然很想念自己的家。

離開朋友的家,我到旺角流連,找一張父親曾經說過喜歡的唱片……

24日
呆在家裡,晚上父親跟一位女同事到尖沙咀去了,家裡只有我一人,關上電視就不是節日。十二點父親還未回家,我用SMS跟朋友說:這是二十多年來首次發生的事。

25日
繼續呆在家裡,寫作。

26日
跟家人吃自助晚餐,然後到馬鞍山跟朋友聊天,我們到茶餐廳喝奶茶,而這杯是我當天第三杯奶茶,結果整晚無法入睡,瞪著眼迎接天亮。

27日
拖著疲累的身心,再次到朋友家裡忙
展覽的事。幾次在電腦前打盹睡,加上電腦運作愈來愈慢,教我頭痛不已。晚上回到家裡,繼續工作;面對著彷彿永無止境的「loading」畫面,我想到趁這個空檔更新日誌,卻發現已經上不到網了。

28日
看《陽光小小姐》,兩位朋友曾極力推介,可能是這樣的緣故,反而沒有太大驚喜。晚上吃一頓意大利菜,算是給自己的小小獎勵。

29日
中學同學結婚請飲,自己的人情世故其實很差,但難得仍有一班不離棄自己的朋友,
整晚並不好過但也十分感恩。

30日
到皇后碼頭參與聚會,朗誦詩作。然後跟Person進行一年一次的長征,由九龍塘走到尖沙咀,過去幾年,我們在路上談的都多是工作和創作上的事,今年話題又回到感情問題上。人與人的相識真的奇妙,有些人如中學同學,相處多年,有如親人,但其實並不相知相交,只不過因一些原因被安排在同一個生活圈子裡;但有些人忽然衝進生命,短時間內就親密起來,儘管他們同樣會在某天從我們的生命裡退出,但那段相交的時光總叫我們學懂人生的某些
課程,兩者都難能可貴。

31日
到南丫島參與
花苑家裡的派對,全場都是做設計和動畫的人,只有我一個文字人,我們行山、玩Wii、喝酒、唸詩、看星、賞月、聊天,跟大鐵和小鐵玩耍,最後在月下迎接2007的來臨,我不會忘記在海風吹拂的星空下,大家躺在天台,舉腳歡迎新年的情景。

1日
給2007年南丫島的陽光喚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