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October 2011

隔著取景器看你


我喜歡隔著窗子看人,隔著欄柵看街景,隔著取景器看你。而如果,世界想要窺看靈魂,也得隔著我漸漸朽壞的軀殼。

20 September 2011

寫作魔法


我在《星島日報》學生報《悅讀中文》的專欄正式開始了,專欄名為「談寫作」,顧名思義是講寫作的事。學生自然想知道更多寫作的方法,甚至捷徑,但我反其道而行,會先談寫作的態度。希望學生在寫作時更有耐性,讀這個專欄就是培養耐心的一個方法吧。

02 September 2011

瀑布灣公園


沿著斜路,由170號巴士總站往下走,一條石梯如瀑布在學校之間流淌,許多麻雀和黑色的鳥似乎受到腳步聲驚嚇,從林裡飛出,停在學校的屋簷和窗台,變成白色牆身上的污點。還聽不見海的聲音,但只要從樓宇的縫隙間望出去,便會看見灰綠色的海,似近還遠。


華富邨建於六十年代,建成初期就有街市和圖書館,在港島南區自成一格。八十年代發現結構問題,一些樓宇需要掏空中間樓層,安放支撐鋼架,現在還能從樓宇外牆看見凸出的三角鐵,像義肢與老舊的房子血肉相連。《文學世紀》的總編古劍先生,搬回珠海老家前就住在這裡,像許多老人一樣,獨自生活,但他還有文學為友為伴,到底生活多添幾分樂趣還是孤清也未可知。


下石梯轉右,過馬路便到瀑布灣公園。設計跟許多屋邨公園一樣,有公廁、兒童遊樂場、休閒椅和涼亭,種有品種單調、修剪整齊的植物。唯一令它不致平平無奇的,就是建於海邊,在這裡可以聽見海的聲音了,但人與海之間,隔著一道高高的鐵絲網,就像草地上叫人「不可踐踏」的牌子。我扶著帶有鏽跡的鐵絲網,從格子間窺看,灰綠色的海面上,貨櫃船和小船緩緩航行,對岸是南丫島,發電廠的煙囪探頭天空,像動物園裡的長頸鹿尋覓樹葉。


鐵絲網沿著狹長的公園延伸,我想起西西里巴勒摩市的海邊,人與海之間,就只有用作防波堤的巨大方形石,那是人們的畫板和腳凳,不難發現「Ti amo」(我愛你)等字句刻在石上,跟海浪一樣古老。我們的城市過於危險嗎?政府設計的公園似乎在說,我們的生命都懸於一線;我們都是要好好保護的孩子;海是怪獸,會把不聽話的孩子吞掉。與其說沿海邊走,不如說我沿著鐵網走,突然明白,為什麼香港人會發明出燒炭這種終結生命的方法了。


公園另一邊,是華清樓等舊長型的屋邨樓宇,雖然油漆成粉色,但仍保留著混凝土的沉重感,加上背後離海遠些、建在高處的雙塔式樓宇,構成一幅海邊城堡的風景。這小公園就是城堡前的庭園,兩者都予人守衛森嚴,透不過氣的感覺。緩跑者和玩耍的兒童寥寥可數,樹木無聲地佇立著,連海風也欠奉,極熱,事物都像凝固了一樣。


在公園南面,盡頭處忽然人多起來。過百個瓷器造的神像被人放在海邊的小徑和岩石上,亂七八糟,跟公園設計精密的形象完全不同。男人在樹下的小神廟裡打牌、抽煙,也有剛剛上水的泳客在沖身,三頭小狗濕漉漉的在旁邊,向我們高聲吠叫。從這裡開始,鐵絲網被一道拱形的石堤取而代之,人們都利用這個缺口繞過鐵網,去游泳和釣魚。石堤上坐著看海的人,我正苦惱要怎樣爬上去,就發現有人放了一塊木條在路邊,架起通往堤堰的上坡路。


我們忍受著蚊叮的痕癢,跟這裡的人穿過缺口,發現了真正的「公園」。古劍先生也來過這裡吧,我回頭望向山上的城堡,想認出他住過的地方,但卻記不起來。這裡有巴勒摩式的海岸,貓在防波石上午睡,男人和女人也坐在上面,享受日落前最後的陽光。還有聽歌的少年、散步的中年男人和撿柴的大嬸,他們陶醉在自己的世界,而呼吸自由的空氣,便成為彼此間唯一的交往。我因呼吸著一樣的空氣,遂成同路人。


天空因鐵絲網的消失而變得開闊,沒有人跳海,一切在最後的陽光下安祥寧靜,貓繼續睡覺,而大海仍抱著灰綠色,不想放開。

07 August 2011

情書


老爸忽然翻出一堆舊物,找到這小本子。裡面都是他從前上夜班時,我媽留給他的字條。寫於八十年代初,記的全是生活瑣事,並細水長流的思念。摘錄一則如下:

昨夜我有少許不適和疲累,把您不顧只自顧休息,歉甚。今晨已煲好茶,又有熱水您沖涼。等您好舒服睡覺。我在柜內拿了拾元,我一切已好勿念。

04 August 2011

魚病


母魚患病,苦撐五天,常常沉在缸底,魚腹脹起,尾部萎縮,身子都平衡不了,不時左右傾側。可一旦下糧,牠感到光影變化、或是嗅見餌食,又會如逆向的電光,從缸底閃上水面,垂著軟軟的尾巴追逐魚糧。如是,我靜觀五天,牠總是不能復原,又拉出不知是否蟲子的白線,只能忍痛棄之,免得全缸堪虞。

家裡的孔雀魚,似乎有著螞蟻的階級機制,母魚猶在,其他雌魚不得長大,也不得懷孕。等得母魚去世,定有一尾雌魚取而代之。年復年,母魚永遠只得一條,我也就錯認牠未曾離開,死去復來,又活一次。唯有近日,母魚久病,我才驚覺此魚不是彼魚,不知是第幾條了。只是牠們都長一個樣,我如何能分?到底是薄倖,還是情長,我也分不清。

30 July 2011

刺鼠玩偶

下午茶時段,快餐店客滿,排隊等候食物的人客也很多。不遠處一位爺爺和孫女吃紅豆冰,女孩看來不過五歲,眼睛靈動,笑得很甜。桌面上的餐盤被收走了,只有一個毛公仔,灰灰黑黑的,背著我,可能是貓也可能是老鼠。

毛公仔靜靜著坐著,看小主人吃紅豆冰的樣子,我吃著面前的米粉想:它真快樂啊。小主人一定很愛它,才會帶它出來,因為很愛它,就是丟失和弄髒都顧不得了。臨走前,我繞了一個小圈,好看清楚那個毛公仔,原來是隻刺鼠。

記得小時候,和妹妹玩毛公仔,我們最愛的是一隻老鼠和一隻白兔。它們的名字是妹妹起的,個性卻是我創造的,在一家人眼中,它們都有生命,而這份生命的共識,是長年累月建立起來的,我們也會帶它們外出,到餐廳、商場甚至電影院。但最後一次帶它們出去,到底是幾時的事呢,已經記不清楚了。

19 July 2011

2011新書《吃夢的獸》

今年書展另一作品,理所當然是《女媧之門5 - 吃夢的獸》。雖然小時候讀過大堆衛斯理,但影響我更深的,恐怕是《高立的未來世界》和《銀河鐵路999》等科幻動畫。於是我筆下的未來世界,是災難後和孤寂的,這其實也是詩的特質,就像浩瀚宇宙中一架列車。由上集起,我慢慢鋪陳14年後的香港,這將會於下一集完整地敘述出來。但願小說終歸是小說,不要預言,也不要變成現實。

出版:日閱堂
定價:$55
書展攤位:明報 (Hall 1 綜合書刊區)
女媧之門網站:

2011新書《小說面書》

全球首頁facebook創作小說!寫到我嘔電,出版社的朋友排版排到嘔電,不過看見成果便無限​快樂。全彩印刷,一頁一頁翻看,就像閱讀人們的網上足跡。

全書21個短篇小說,有平凡溫暖的、諷刺和詰問社會現實的、挑戰想像力與超現實相遇的,還有充滿悲傷和希望的故事。網絡不但未曾遮掩人性,反而將人性裡最深沉的東西,連結然後放大到無限大……

出版:日閱堂
定價:$68
書展攤位:明報 (Hall 1 綜合書刊區)

24 May 2011

似水流年


近兩日我個腦不斷重複這首歌,跟梅姐無關,或許我的心境又貼近歌詞寫的感慨多一些。人生真是絕望啊,徹徹底底的絕望。有個到澳洲留學的學生捨不得那邊,內心很掙扎,不住提醒自己不屬於澳洲,怕愛得愈深,走得時候就愈痛。這令我想起自己與這個世界的關係,其實一樣。這份絕望催生信仰,相信來生,相信更美的家鄉。信仰是種心靈需要,因為真正愛這個世界,真心愛惜生命,才不相信一切到底會煙消雲散。所以說耶穌基督是我們信的憑據,也是應許。他從死裡復活,證明是上帝的兒子,成為來生的憑據;他又應許會帶來新天新地,一個不再似水流逝、永恆完美的世界。這與怕黑無關,是霍金永遠不會明白的。

01 May 2011

寂寞又快樂


原刊《香港中學生文藝月刊》第三期 中學生涯不是夢


關於中學的第一個記憶,是八月下旬舉行的迎新日。現在回想起來,當日跟我同組的,都是中一的同班同學。當日,我們玩遊戲,彼此介紹,我告訴一個男同學自己喜歡寫故事,在小學裡跟同學自製刊物,派給老師和同學看。那個男同學對我所說的事,似乎毫無心理預備,他被嚇了一跳,這令我很尷尬,並且耿耿於懷。

小六的我「人細鬼大」,寫了幾個偵探、科幻和愛情故事,只要讀到什麼有趣的書,我就會去模仿。寫東西是我跟小學和過去的連繫,儘管那所謂「過去」是很單薄,很輕盈。我和小學同學各散東西後,仍然嘗試把刊物延續下去,可惜我們很快便失敗了,各有各忙,漸漸疏遠。

升上中一,我第一個感覺是寂寞,不過那時年紀還小,寂寞無以名狀。我努力融入新環境,跟同學混熟,這對我來說從來不是難事。有意無意間,我把寫故事的興趣放在一邊,我踢球,學中樂,加入地理學會,砌模型和唱K,當然少不了看漫畫、打電玩,到遊戲機中心「朝聖」。初中三年,父母一定覺得我學壞了,打打罵罵是常事,而我在校裡的成績也不突出,一直處於中下游位置。我在沙田循道衛理中學唸書,數學科從來是我校的驕傲,但同時是我表現最差的科目。至於領袖生、班長等崗位,從來沒我的份。

那時我並不認為寫作很重要,小六刊物停辦後,我便尋找另一些感興趣的事,並且相信自己能夠做得好。最記得中三那年,被選中參加一個外展領袖營,那是我第一次去遠足,三日兩夜,由西貢北潭凹走到赤徑,之後再上石屋山。那是一次辛苦的體驗,吃不好、穿不暖之外,還有跑山、掌上壓、涉水等體力勞重。我曬黑了,回到學校好像變了另一個人,但覺得很快樂。升上中四,我就成為了外展領袖營的小隊長,帶中三的師弟師妹走大嶼山。

表面上,我好像跟其他同學無異,班裡沒有人知道我曾經愛寫故事,辦過文藝刊物,不過寫作的因子仍然伴隨著我,在中三最反叛的日子,我竟然悄悄寫起長篇小說來。那是幾個大學生的故事,關乎愛情和理想。我用四百格原稿紙去寫,一共寫了二百頁,如果說我做作家夢,不如說我只有個單純的想法:有一本自己的書就好了。不過這個寫到八萬字的小說胎死腹中,那長度我無法駕馭,升上高中就擱下了。

在文理科之間,我毫不猶豫選了文科,很早我便發現自己喜歡文史哲,不過如果遇到《數理化通俗演義》、《昆蟲記》或《時間簡史》一類的書,我還是一點不抗拒,對自然界的好奇植根童年,後因遠足經驗重拾過來,到今日仍然不減。我中四中五的科目組合很古怪,中史、世史、地理、中國文學和電腦。我每一科都喜愛,但電腦實在不行,尤其是程式語言部分。還記得文學科的梁老師,她是第一個看出我有文學天份的人,可惜那時候我太懶惰,成績不好,結果在一次測驗後被她大罵一頓。她說我在浪費自己的天份,明明可以把文學讀好的,卻不肯認真。

很多年後,我在沙田另一間中學教寫作班時,重遇梁老師。她沒有馬上把我認出來,但我記得她,記得她當年罵醒了我。雖然我還是不肯用功讀書,但我開始認真做自己喜歡的事:寫作。我參加學校裡的劇本創作比賽,得到第三名,中四下學期,碰巧好朋友組隊參加話劇比賽,我便擔當編劇一職。劇本和小說不同,我承認自己想控制許多事情,但這在劇本創作上是行不通的,我需要和導演、演員,甚至舞台人員配合,好的意念有時不得不遷就人力物力,但我們還是盡一切力量去超越,突破現實的框框。我又回到跟小學同學一起創作的氛圍裡,感到很快樂。

我寫的劇本叫做〈教育狂想曲〉,諷刺填鴨式和一試定生死的教育制度。兩年後我修改劇本,參加青年文學獎,並且得到戲劇初級組冠軍。這是轉捩點,令我由寫故事到有意識地創作文學,而我也愈來愈認識到,自己和其他同學的差異,這沒有高低優劣之分,但顯然是差異,每個人都不一樣,於是我開始放下其他事情,例如中樂、電腦程式、體育,更專注地寫作,儘管這使我再次感到寂寞。

會考期間,我還是沒有好好讀書,只顧寫話劇比賽的劇本。結果不能原校升讀,我在博愛醫院陳楷紀念中學找到學位,修中國文學、地理和世史,但和我一起演出話劇的同學,都要重讀中五,或者報讀職業學校。世界好像再次剩下自己,我又回到剛剛升上中一的時候。寫作,始終是一個人的事。

預科兩年,除了文學科作文,以及改編〈教育狂想曲〉,我再沒寫過什麼。那時候關心的,是如果能夠上大學,應該唸什麼學科。我曾經想過讀傳理系,也報考過演藝學院,最後選了中文系,是跟許多人一樣,以為讀中文系可以學到很多有關寫作的事情,這是對的,又是不對的,中文系更注重語言和文學研究,三年裡,只有一個散文和一個小說創作課,但我沒有後悔,寫作應該是自發和自學的,這是十多年一路走來,我最深刻的體驗。

沙田循道衛理中學好像還未出過一個作家,我希望自己是第一個,但不是最後一個。今年我回到母校教寫作班,從某些同學身上,彷彿看見從前的自己,雖然有點反叛、頑皮,但懷著好奇心,用想像的眼睛觀看世界,並會主動尋找和探究喜歡的事物。這是一首有關青春和成長的狂想曲,我是其中一個音符,這樣想,又不覺得寂寞了。

08 April 2011

囚禁

天空,是自由的
牆壁,是自由的
風,隨便說說
螞蟻,是自由的

夜和月,是自由的
裂縫,是自由的
壁虎,是自由的
尾巴,自由地旅行

燈和明亮的言語,是自由的
鳥,自由地唱歌
空氣,是自由的
影子,隨意改換坐姿
升高,變厚,變濃

07 April 2011

是這樣的……


不知不覺來到四月,有人失蹤了,而我們也漸漸消失……

好像置身一趟漫長的車程中,睡醒再睡,醒來還在途上……

一如所料,每次讀《啟示錄》都會哭,覺得特別寂寞……

近日天氣暖和,窗台的驅蚊草開花了……

不能隨便講話,不能不講話,不能隨便消費,不能不彼此剝削……

每天只能工作三小時,超過的話,人會想發瘋……

假期,在西區孫中山紀念公園看海,曬陽光,而海的對岸是屏障……

如果可以,我想化成陽光,不讓任何人找到……

16 February 2011

#絮語8

從什麼時候起,我們開始談論自己或別人的孩子。我們迷惑、難過、發怒、忿忿不平,卻忘了自己曾被人這樣談論過,我們還可以保存一顆孩子的心。

13 February 2011

#絮語7

預感應驗了。寒冷的天氣忽然折返,好像永遠不會醒來,在一個不美麗的夢境裡。


11 February 2011

#絮語6

你本是塵土,仍要歸於塵土(《創世記》3章19節)。每天看到自己的體垢、落髮和死皮,我都想起這句話,並深深相信。

#絮語5

在藝術中心四樓的餐廳晚餐,麵包和湯比主菜更美味。很多時候,生活的樂趣就是從微小的事而來。

09 February 2011

絮語#4


不知不覺,柑桔比去年長高了,它指向天空並等待,春天來產卵的雌蝶降臨。


虛榮正飢餓


偶然發現,有人在facebook開設了一個「可洛」專頁,但裡面什麼資料也沒有,更遑論可以聯絡到我本人了。不如自己開設一個吧,這樣有新書和活動消息,都可以上載通知大家。

http://www.facebook.com/pages/liang-wei-luo-ke-luo/191432180881351
(喜歡就like一個吧)

08 February 2011

絮語#3

天晴悶熱,手心慢慢冒汗,就像事物在陽光下滲出影子。而城市的憂鬱則如流感蔓延。

一件小事

傍晚路過公廁,發現女廁的求救燈亮著,並發出尖而高的響聲。一個女人遲疑了一下,還是走了進去。我不放心,但一時間又不敢走到裡面,於是在門外徘徊。廁所裡一點動靜也沒有,我想離開又不忍。這樣等了兩三分鐘,見三個太太出來,我指著仍舊響亮的求救燈問有沒有事,她們說沒有,只是不知道那燈為什麼長鳴。我這才放心離開,慶幸。

07 February 2011

絮語#2

我們看見偉大作家的成就,卻絕少留意他們走過的路。他們塑造時代的精神面貌,同時也被時代塑造。那些上世紀出生的作家,經歷了二戰和冷戰、石油危機、蘇聯瓦解、國共內戰、六四、香港回歸等重大事件,創造出20世紀的偉大作品。21世紀以來發生的大小轉變,一個急迅扭轉的世界,正孕育著新的創作,我們書寫的是否能對應這時代,展現一份自信,承接歷史,創新未來。

絮語#1

下午,獨自在家。去解手時想到廁所的門要不要關上呢。既是一個人,門就失去作用。關上是一份禮貌,一種約定俗成。然而,我還是要將虛掩的門打開,它就在那裡,存在與不存在之間。

30 January 2011

二月Star筆Cafe


香港教育城:創作及閱讀討論區
二月,我會駐城和大家談閱讀和寫作。

不習慣這樣網上交談,但凡事都有第一次。一直以來,我只是專注於寫,連什麼宣傳、造勢的事都不會。而且彷彿永遠學習不來。只要有空間讓我專心寫作,似乎就足夠了。但如果,能夠在這個虛擬的地方,跟同樣喜歡讀和寫的朋友聊天,整理這幾年的想法和感受,相信也不是壞事。二月以後,我大概又會回到自己的殼裡,再次專心寫作。到時天氣相信會比現在的好。

28 January 2011

警民合作

在街上被警察截查身分證,俗語「俾警察逗」,於我是平常事。當差的舊同學告訴我,走路快、長髮、瘦削,加上不戴眼鏡的人,「俾警察逗」並不出奇。另一個原因,是我往往在下午三四點,一般人的辦公時間,遊走港九新界,帶一個塞得滿滿的手提袋走在街上,袋裡藏著什麼,是個很能刺激想像力的問題。

早幾天,去赤柱教寫作班途中,又遇到三個警員「查牌」。我從遠處看見他們,便知道自己的命運。截停我的是一名年輕男警員,我像遇上舊朋友般展露笑容,迎面而來的,還有一位女警和一位四眼警員,都穿「軍裝」。戴眼鏡那位看來是資深警員,負責盤問,語氣是親切的,他問我去哪裡、做什麼,我都一一答了。他循例問,我循例答,「查牌」的過程我不陌生。

我把身分證交給年輕警員,他再交到女警手裡。女警抄下我的身分證號碼,用對講機呼叫總部。等待總部回覆的十數秒間,他們並立著,展現小小的弧度,像一道籬笆、一道牆桓圍住我。我能夠看見他們背後的行人,我本來是這群人中的一個,現在卻不屬於他們。我感到被孤立,即使只有短短幾秒鐘。自小我便知道,警察是公僕,負責維持治安,保障市民的性命財產。我想起「正義」這類字眼,儘管到今日,我還摸不清它的形狀。但原來警察在執行職務時,會在群眾中,將一些人孤立出來。不管有沒有犯法,我已成為有嫌疑的一個,而「圍牆」以外,那大多數,則變成警察保護的對象,不管有沒有犯法。

這已經與正義無關,是多與少的問題。我的身分證在女警手中,而她背後的大多數,是如此模糊,就像對講機傳來空洞、沙啞的聲音。我無法想像,三個警察突然轉身,為了保護我與大多數人作對。我們無法孤立那大多數,包括製造民意,自以為是大多數的那班人。

取回身分證,跟三位警察道別,走在街上我又變回受到警察保護的一個。我相信自己很快又會「俾警察逗」,只希望如果有一天,我自願或被迫成為社會上的小眾時,警察會按著正義,而不是多與少的原則,轉身站在這一邊。

10 January 2011

維多利亞公園的草地上

在維多利亞公園的草地上。看得見我嗎?如果從地圖上看,香港擁有不少公園和綠地,然而置身其中,你會發現這些公園是何等狹隘,綠地是何等貧瘠。鴿子因我走近,一下子全部飛起,消失在沒有盡頭的城市景觀之中。

09 January 2011

婚宴

活到這把年紀,參加婚宴是免不了的事。親友、同學和同事的婚宴參加得多,2011年的今日,參加了一對網友的婚禮,所以說,任何事都總會有第一次的。我們在creato.net認識,新郎和我都喜歡寫小說。雖說是網友,但早在作品分享會見過面,之後一起玩一起去郊遊,慢慢變得跟現實的朋友一樣。

參加網友婚禮,相信是上一代不曾經歷的事吧。有人說科技進步令人更加疏離,但不能否認,網絡令許多不可能相識的人彼此認識,也拉近我們與一些人的距離。十年前建立creato.net,不過想將自己和幾個朋友的作品放到網上,沒想到在這個城市裡,有許多人默默創作,零星散落在不同角落,忍受著孤軍作戰的寂寞。

在我眼中,分享過、承受過這份寂寞的,就是真正的朋友,那管我們各自生活,一年也見不到一次。這到底是生命裡必然的寂寞,還是創作帶給我們的寂寞呢,有時我也搞不清。也許生命必然的寂寞並不缺席,而創作則加深這份寂寞,到一個絕非人人能夠承受的地步。

坐在落地玻璃窗旁,看著台上的一對新人,心裡感激。感激他們邀請我,把我當作朋友。對一些人來說,網友就是網友,不可能跟朋友相比,但我卻分不開了。這是一次愉快、難忘的婚宴,雖然大部分時間我都坐在台下,但心裡卻默默祝福他們,真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