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 June 2007

公開!我跟花苑的親密關係!

昨天下午到皇后探班,遇著《U magazine》的記者訪問花苑,記得上次記者訪問我和艾歌,花苑又剛好在場,巧合如此。害得有次鄧小樺都要跟花苑說:你同可洛係有D野。看來是不能再隱瞞了,我唯有在這裡公開自己跟花苑的親密關係。

花苑認識始於一個時差,零五年中我離開出版社後,公司請了她,我離開她就來了,於是我只有從舊同事口中知道她的存在,後來才在網上聊起來。記得第一次跟她見面是零五年尾,一個相當和暖的下午,她穿著粉紅背心在地鐵站等我。我們由麻布茶房食到紅螞蟻,由白天聊到晚上,做創作的人總是這般投契(花苑,我可不能帶你去文華酒店和飛鵝山啊,呵)。我們的友誼就這樣開始了。
有次看到她的貓版畫,我建議為這些畫題詩,結果在《月台》創刊號實現過來。後來她在《幻聽樹》發佈會上給我一封信,告訴我原來為畫作題詩的念頭,竟完了她跟中學同學未完的夢想。這大概就是最初我們親近起來的原因。短短一年多,今年的一月一日,我到模達灣她的家裡參與派對,曲終人散以後留宿一晚,還在小小的工作間裡,替她拗傷的腳掌捽跌打酒。人與人的關係,與誰走近、與誰分別,有時十分微妙。

不過我要說的親密關係並非這些。記得第一次跟花苑見面那天,席間她送我自製的postcard,那是她中學時代的作品。我捧著那四張postcard,看著她筆下的十字面女孩,隱約感到眼前這個常常大笑的女孩充滿力量。後來跟她相處多了,認識的日子久了,就發現她的力量還深不見底,可以發揮和進步的空間很多。她蘊藏的力量不單是創作力,還有生存的力量。雖然有時我們的生活很潦倒,但花苑還要一個人搬到南丫島去,獨自適應新生活,被蚊蟲叮咬、被惡犬咬傷、跟原居民打交道,照顧家裡的貓大鐵和小鐵。那是生活的迫不得已,但同時也只有真正有勇氣和力量的人,才可以面對這些生活的困窘。這種生存的力量,跟她的創作力相輔相成,所以我相信,只要她把目光放遠一點,即使今日失意,但前路將會更開闊。

我開玩笑地說跟花苑關係親密,並不是曖昧的親暱,
而是一種惺惺相惜的關係。我了解她的本質,欣賞和佩服她,記得在出版《月台》之前,我已經跟她說:你要做我的御用畫師啊。

時間過得很快,到了天星事件的時候,她做了一幅廣為流傳的天星版畫,而我則憑畫寫了〈下一班船〉。花苑是我遇到的第一個畫家,可以跟自己的文字創作配合起來,達至crossover的效果。我們明明在做自己的事,她有她做版畫,我有我寫詩,但兩件事放在一起,又奇妙地融和、平衡、互補不足。我珍視這種創作關係,甚於自己單獨創作的作品。

而最重要的是,我相信她。雖然有時候我們的想法不一樣,有時我過分正經,有時她忙亂得無法把事情做妥,但我相信她的能力,即使她對文字並不敏感,有時會語言智障,但她善於觀察和感悟,在生活的孤獨和無力裡走出來,從而鍛煉得到的生存能力,成了她最大的後盾;我相信我們會在對方身邊,一直走下去,儘管前路仍那麼朦朧不清。

花苑聽後跟我說:

所以囉,你就是可洛吧。我知道你相信我,有時我想,你不在時我就會覺得很失落了,像這個世界沒有這樣一個人這樣的相信我。

我們的親密關係就是這種惺惺相惜和互相信任的心情。

花苑,我會繼續相信你。















記得在皇后碼頭吃零食的日子



28 June 2007

感悟者(續)

下午茶時段,我跟Person談起「感悟者」這個想法,談著談著,好像對整件事有更深的了解,不過我實在需要花一點時間去研究這些我稱之為「感悟者」的人,是不是好像精神分裂者、聯覺等等已經有一些研究的成果了,當然正名也是十分重要的事。

在上一則post的留言中,靛提到:「不知道自己感悟過後得出的方向,到頭來會不會需要另一次感悟。結果,這不過是一場暫時又再開始的遊戲」,這裡是兩個問題,首先每個人的智慧是慢慢累積的,所以感悟也並不是一次性,它斷續,但又一點一滴地為我們揭示生命的真相,世事繁瑣複雜,即使再聰明的人,也得抽絲剝繭才弄清楚狀況,結果我們就需要一次又一次的感悟,去探索更深更遠的地方。

至於「不知道自己感悟過後得出的方向」,我想說啊,靛,有時候你感悟出的事情,並不能告訴你應該去做什麼,相反地,它在告訴你不應做什麼,像是我的遭遇,就讓我知道要把NDS放下了。透過這個減法,在有限的生命中除去多餘的事,慢慢調整自己的方向。另一方面,你感悟出的事情,可能對你來說沒有多大用處,但這時候我們要透過說話、寫作、藝術或者其他方法,分享這個感悟,讓其他人得益處,這樣你想到的就不再是沒有意義的了。

感悟是一件相對主觀的事情,畢竟是獨自一人在思考,但我相信,感悟出來的真相,應該是普遍性的,應該能揭示這個時代絕大多數人的境況。這就像生前相對低調、孤獨的卡夫卡,透過其小說揭示人類在一個巨大有力,但又無法摸清的機關
(如城堡、法庭),那份無力感和面對的可能方法。奇妙的是,卡夫卡的時代已經開始遠離我們了,但在政府運作愈來愈神秘,大眾私隱卻愈來愈透明、日常生活逐漸被巨大跨國機構壟斷的今日,他感悟出來的真相竟有如預言一樣揭示了我們的處境,普遍的困局。

市井小man談到「有感無悟」的問題也是存在的。記得我在巴塞隆那,第一次坐在一望無際的地中海前,因著那美麗開闊的景色,內心激動不已,我以為這般景色,可以為我帶來豐富的靈感,可以把思緒帶到更遠的地方,但坐在那裡很久很久,就是沒有什麼深刻的體會。這也是無可奈何的,雖說我們感悟的能力各有不同,並憑著閱歷的增長可以慢慢增強,可是這大概也是須要感悟的道理吧:我們縱使有著多強的感悟力,也不過是更易發現事物背後的真相罷了,感悟,始終可遇不可求。

chunchun在留言裡提到「先有感後有悟」,這個我是同意的,我也同意寫作的人有更強的感悟力,但不止文學創作,其他媒體的藝術家,在這方面的觸覺都被鍛煉得很銳利。像我之前所說,其實每個人都有感悟的能力,但這跟與生俱來的其他能力一樣,不進則退,在都市營營役役的人,沒有時間凝視身邊的事物,沒有空間停下來好好思考,自然很容易就失去這種能力。

Eric分享了王安憶在《我讀我看》裡的一則故事:「一個女孩子,患深度近視,因家中十分貧困,無法為她配一副眼鏡,所以她便生活在迷蒙中。……可是她戴上了眼鏡,卻驚怵地看見千瘡百孔的貧民窟景象。這真是可怕的一幕,世界突然在清晰中破裂開來」,這正正說明了感悟的能力可能要叫擁有者受難也說不定,如果一天感悟的能力臨到你身,可能不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當一個人愈發現世界的破碎、不公和荒謬,就愈需要勇氣去面對,這也是我最近的境況,也許以後再寫在這裡。


26 June 2007

感悟者

我是一個感悟者,我身邊很多朋友都有感悟的能力,尤其是從事藝術創作的。我暫時還沒找到「感悟者」的正解,所以請容許我權宜地使用這個詞,因為我一時間只想到這是最貼切的。如果你知道「感悟者」的正解,請告訴我。

我從來就知道自己有感悟的能力,但並沒意識到自己跟別人的分別,直到今日。事情應該由zookeeper說起。幾個月前花苑把這個網上小遊戲傳給我,玩法簡單,節奏明快,最適合用來消磨時間和逃避煩惱,叫我一下子迷上了。旅行期間,妹妹買了NDS,裡面碰巧又有這個遊戲,而且玩法比網上版更多更有趣,所以有一段時間我瘋狂地玩,刷新了最高分的紀錄。昨晚,我想達到更高的分數,再次刷新紀錄,於是一連玩了四、五局,但都沒成功,等到第六局時,我發現有什麼不對勁了:我想要推翻自己的舊紀錄,是因著有超越自己和進步的心,可是我為什麼在毫無意義的事上求進步呢?玩遊戲刷新紀錄對我以後的生命有什麼用處呢?如果我花玩這五、六局的時間去做其他的事,例如把詩寫得更好,那才是真正有意義的超越吧。想到這裡,我就把NDS關掉了。

今天午飯時,我把這想法告訴了打機成狂的表弟,他聽後感到驚訝不已,因為打機比我更多的他從來沒想過這種事情。於是我深信,自己跟某些人一樣,擁有著在日常生活中,感悟到自身狀況、人生以及生命真相和法則的能力,這能力是可以透過藝術創作來培養的。我想起身邊很多朋友,他們都有這個能力,但程度和能力的強弱都不同。

未能證實,但我發現理論愈強的人,會愈容易失去感悟的能力,這是因為他們認識世界的方法,已經從自身的觀察變成他者理論的吸收和再創造。我想起朋友Person,他並不是藝術工作者,更不是唸理論的人,但因著多年來的際遇,父母離異、家境轉壞,從私人屋苑搬到公屋去,並多次因外在因素錯過了發展的機會,這一切令他感悟出生命的不穩定性,以及人在混沌的世事中生存的法則,跟他聊天,有時我會接不上話,因為我沒能看出他感悟到的真相,在那面前我是無知的,就像表弟在聽我一席話後驚訝無言一樣。這是我最佩服Person的地方。

所以,感悟的能力不一定是恩賜,有時是受難的理由。對我而言,感悟的能力帶來了寂寞。因為不是所有人都是感悟者,像我表弟是真正的機迷了,至於其他人,或者會迷上其他的東西,但他們可能永遠都不會想到事情背後的荒謬,以及人面對這種執迷的無力。當我嘗試跟他分享這個想法,明明在揭示他生命的窘態,但連他自己也沒察覺得到,沒想到這跟自己有關,沒能夠一下子明白過來,於是我就難免有種知音難求的傷感了。

幸運的是,晚上我把這大堆想法告訴細細,她馬上就明白我的意思,並且說:「
我想也許每個人都有他們的感悟,只是我們所感悟的有所不同」,是的,這正是她感悟出來而我忽略了的東西,我因此感到異常的滿足和快樂。我敢說,她是另一個感悟者。


24 June 2007

我又回來到這裡















我又回來到這裡。在歐洲四十天,我只想念香港的兩個地方,一個是家,另一個是塔門。記得第一次在旅程中想起塔門,是在巴塞隆那的海港和沙灘一帶,迎著海風遙望地中海,在更藍更廣闊的大海前,我竟想念起塔門來,連自己都覺得不可思議,比較之下,我發覺自己更希望待在塔門這個小島上,是因為無法取代的回憶?


今日跟細細和Jiff這個新組合舊地重遊,天空是最灰的一次,海風也是最弱的一次,天氣不好,但無阻近岸處仍有一片綠得如翡翠似的海,無阻輕鬆心情,無阻思緒出走。記得有次跟Simon說,我只希望將來老了,可以到這裡來吹吹海風,看看海,別無所求。


後來到了西西里島,乘著沿海興建的鐵路從巴勒摩到東岸的陶爾米納去,那被稱為地中海女王的城鎮,有著著名的連島沙灘Isola Bella。我把面貼在車窗上,看那些又長又白的海灘,藍得像小時候用蠟筆塗顏色,但我又不期然地想到塔門,像要把她跟所有的大海相比,而毫無疑問的是,她將永遠是我最留戀的地方。

22 June 2007

愛情回水

近期《愛情回水》這齣英倫喜劇叫好叫座,連朋友也給我推薦起來,只是我在電影節時已看過了,到今日才想到要寫點什麼。

電影講述修讀美術的男主角失戀後患上失眠,每天時間一下子變成二十四小時,無從打發,於是到超級市場兼職打發時間,同時他突然擁有了停頓時間的能力,在一切都靜止的狀況中,他脫去超市顧客的衣裳,拿起畫筆描畫最叫他著迷的女性胴體。最初還以為這是一齣文藝感比較重的愛情電影,沒想到男主角的兩名超市同事一出現,就360度變成一齣爆笑喜劇。我欣賞導演的「放」,也欣賞電影情節的胡鬧,這電影除了要帶出「
Sometimes love is hiding between the seconds of your life」這信息外,還為我們展示了「狂想」和「胡鬧」的力量。男主角「停頓時間」的能力正是他個人的狂想,我們任誰都知道這不是真實的,這是一個失眠病患由於精神狀態欠佳,跟現實世界無法相接時的狀態,但男主角卻一直把這能力視之如寶,把這狂想合理化為一種奇妙的力量,以至最後連女主角也跟他步進時間停頓的世界,在凝止的飄雪中為電影畫上句號。而男主角透過停頓時間,在超市裡脫光女顧客的衣服作人體素描的意念,更是在色情和藝術間畫上一個喜劇性的等號,變成一場叫人哭笑不得,但又必須嚴肅對待的狂想曲。

除了男主角的狂想外,我們不難發現,電影裡其他重要的情節,都是由胡鬧引起的,例如說男主角由寂寂無聞的美術學生,後得著名畫廊的老闆青睞,得以舉行個人畫展一事,正是因著兩名怪誕同事不懷好意的念頭,誤打誤撞促成的。兩名同事想要戲弄男主角,於是假扮畫廊老闆給他電話,說很欣賞他的畫作,希望能夠見面詳談。結果男主角就抱著自己的作品叩響畫廊的門,並差點兒碰釘,當觀眾要為他被捉住而失笑時,他卻幸運地引起了老闆的注意,得到舉辦個人畫展的機會,戲劇性得叫人大呼無癮。

雖然無癮,但我覺得香港近年就是缺少了這一點傻氣,在大大小小的事上,尤其創作上,過分計較得失,大家都在框子和規條裡做事,以致「狂想」和「胡鬧」沒有發揮作用的空間,新意念買少見少,喜劇情節也予人一種「到喉唔到肺」的感覺,更差勁的是,沒能夠把笑跟通俗、低賤區分開來,從另一個角度和層次去炮製笑料。在這樣的氛圍裡,要談創意真是難上加難了,創意就像一次獨自遠行一樣,你必須有拋開一切的傻勁,以及失去一切的勇氣,你將不會知道旅程裡會得著什麼,
一切無法計算,都是一場胡鬧,都是一場由狂想引發的冒險(這樣想來,這本質也太似戀愛了)。可惜我們香港人太計較得失和對錯,過分著眼「回水」,卻因此忘掉「愛情」。


20 June 2007

小鎮一個人

我是無論如何要寫寫這地方的,因為這是馬蒂斯的故鄉,因為我相信沒幾個香港人到過這裡。從巴黎Gare du Nord乘兩小時火車來到星期天的Le Cateau-Campresis,我手上沒有地圖,於是只好根據路標,朝市中心走去,街上幾乎沒有一個人,只偶而有婆婆拖著愛犬路過,或是在腳踏車上彼此追逐的孩子。小鎮上除了我,就只有紅紅白白的尖頂小屋、風雨和陽光。我好像置身一個漂搖的博物館,所有事物在清勁的風裡都是靜止的,等待我去細察,由是我經歷了旅程以來最大的寂寞。

參觀過馬蒂斯博物館後,下了一場暴雨,我躲在咖啡店裡,以僅有的法語點了一杯特濃咖啡。店裡有男人玩彈珠機,他的狼狗則乖乖地伏在地上,還有兩三個老人圍在吧台前聊天,我一句也沒聽懂,我只靜靜地坐著等到天空放晴。看著陽光洗刷過的咖啡店門口,寫著店名的帆布像海浪擺動,光和影於是在玻璃櫥窗上拉鋸。這場景好像似曾相識,彷彿跟過去廿多年的某些瞬間連在一起,我感到類似的場景就是我一直戀棧的所在,這般悠閒的時光,這般憂鬱的時光,我願意困守一生的時空,始料不及的是,會在馬蒂斯的故鄉遇上這片光景。

回程時遇到更意外的事情,火車在某站停了很久很久,乘客不耐煩地下車察看,月台上一片混亂,車長逐個車廂解說情況,可惜我聽不明白,他又不懂說英語,幸好遇到一對略懂英語的法國夫婦,我才知道前面有一棵大樹被風吹倒了,要等工人把大樹移去,火車才能繼續開駛。車外很冷,於是我就在車廂裡看書和聽MP3,好不容易等了三個小時,火車才緩緩地駛離車站,回到巴黎已經是晚上十二時多。

步出車站,下著毛雨,很冷,我又回到街上沒有一個人的處境裡去。


18 June 2007

在最藍的地方

我已經把旅行的照片上載了,但照片的注釋我還在陸續增加,
那邊天氣經常晴朗,西班牙南部的安達路西亞,更是個每年有300個晴天的地方,所以這些照片,可謂在最藍的地方拍攝,請慢慢欣賞。


西班牙








法國








意大利

在那裡待過

回港一星期,沒想到會不適應香港的空氣,病了,喉嚨痛和咳,到今天人才精神一點。

在小小的家裡,我找到一種踏實的感覺;在異國四十天,每每醒來,我都會有不知身在何處的迷惘。在一片英語甚至不知什麼語言的對話聲中,我總默默地整理行裝,然後背著背包走出旅館,步入陌生但又活生生的迷宮裡。

朋友問我有沒有改變了?有沒有難忘的經歷?我想改變並不是明顯的,畢竟有太多根深柢固的想法和行為,不是一次旅行可以改變得了。那些改變可能會像回憶一樣,在往後的日子裡慢慢浮現。回來後第一個明顯的轉變,是我增加了魚缸的水量,我相信魚跟人一樣,都需要更多空間,除了活動的空間,還有思考的空間,甚至休息的空間。在西法意三國的大街小巷上,不難找到讓人坐下歇息的地方,例如公園、廣場,即使是馬路邊,也會有一排排的長椅,讓疲憊的人隨時倚靠。有時我時間太多,雙腳又累,一坐就是半小時,在樹蔭下看繁華世界在眼前掠過,很奇怪,非常喜歡說話的西班牙人和意大利人,在這候都要靜下來,把目光放在不知哪裡去。這跟香港是很不同的,在香港我們已經很難再找到這樣的公共空間,要坐下歇息,只有付錢到餐廳或咖啡店去,人無法在街上的大空間停留,只有像水銀一樣流來流去,流入每個小得不能再小的空間。

我想,如果我們有機會在街上停頓下來,靜靜地細看城市的每吋地方,我們會發現她更多的不足,並想到令她變得更美好的方法,我們發言發聲的時候將更準確,因為我們曾經在那裡待過、呆過,而不是一瞥而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