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September 2014

布拉格之夏

(刊於《字花》51期)



夏天的午後
我們走過查理橋
藝術販子在寫生
小賣攤上的銀器閃閃
每個遊人都是分裂的
一個在橋上
一個在河面

河水在拱形的橋下
彎彎勾勒出舊城的輪廓
像盪漾的啤酒
點綴著陽光的碎冰

卡夫卡的博物館在河邊
紅色屋頂下
住著一群白天鵝
一邊搶吃遊人的麵包
一邊和著老人的風琴
脖子彎成下一個樂音

電車駛過
驚飛覓食的蜜蜂
像一道閃電
落在舊城廣場上
喚醒天文鐘內的人偶
沿著機關的軌道運行

時候不早了
我們隨著人潮
穿過露天市集的攤檔
聽說這裡曾是卡夫卡的囚牢1
今天卻如此熱鬧
像一場狂歡
空氣裡  WiFi的翅膀亂飛

誰會記得一場洪水
把整個六月淹沒
沖走博物館裡的展品
換上淤泥和塵沙
在河邊的攝影展上2
看見橡皮艇停靠的照片
才認出我們走過的地方

天鵝回到原來的樹下
狂歡的啤酒又再添滿
碎冰閃閃如舊
所有的人和事
又再捲進夏天的輪迴裡

觀光船駛過了
查理橋上依舊是分裂的身影
我看見另一個我
站在對岸的陽光中
伸手在天空的觸摸屏上
書寫
終有一天
要發送給我的秘密


2014.7.23 大暑


1.「我所有的生活都被關在這個小圓圈裡了」
這句話是卡夫卡站在房子的窗邊,俯瞰老城廣場時,對他的希伯來文教授說的一句話。

2. 20136月,捷克遭遇近十年來最嚴重的洪水。伏爾塔瓦河水位暴漲,洪水沖毀兩岸建築,包括康帕博物館。

09 September 2014

難得的訪問(與文學無關)

群眾集資多《啲啲》

文:黃子翔


  可洛(梁偉洛)是筆者認識IT知識最厲害的文學人,繼二○○六年成立免費文藝資訊平台《Pixelbread》(《像素麵包》),今天他又製作了另一網站《啲啲》(didi.com.hk),趕上了近年風氣正盛的群眾集資步伐,現階段是推廣期,免卻申請人服務費,即籌得資金將全數獲得,優惠期至九月十五日(一),有「搞作」的人可以試試。 

  談到群眾集資,美國的Kickstarter便搞得有聲有色,可惜只得美國公民受惠,幸而近年本地的群眾集資平台陸續出現,譬如筆者也有進行採訪的《FringeBacker》,便是面向國際的雙語網上集資網站,而專為音樂人而設的《330ipo》,也於近日推出。有了群眾集資的途徑,創作人不必只循傳統途徑,如向政府、企業申請計畫,籌組資金,而是直接面向公眾,由公眾集體付出成本所需,那種機動性、直接性,是從前所不能比擬的。 

  可洛與朋友約於二○○○年,已建立了一個集合不同創作人的網絡平台,讓作品公開展示,那時他已知道,互聯網的確聚集到各方各面的人。「當時我集合了一班朋友,大家想一起做一些Project,但往往遇到成本問題,便覺得能聚集群眾是不足夠的,便一直等待類似群眾集資的技術出現。」多得資訊科技、互聯網技術一日千里,群眾集資有了Kickstarter這個成功的Business Model。「那可能便正正是我十多年前想做的事情。」

  他看見外國的群眾集資例子成功,但在香港仍是新鮮事,未知反應如何,但既然有這個需要,便決定一試。接着他提到互聯網的「三個解放」:「首先互聯網解放了自主內容,然後到解放人,強調自我和個性,也令有相同志向的人組織起來。接 是最重要的一步:解放資金,建立出一套可行的、方便的、民主的集資渠道。有內容、有想法、有人、有資金,才能締造一個完全自主的創作環境。」 

  積少成多支持創作 

  《啲啲》名字是廣東話,有本土特色,積少成多的訊息簡潔易明。現在坊間群眾集資平台愈來愈多,《啲啲》也有優勢,便是與《Pixelbread》關係密切,這邊廂在《啲啲》推出計畫,招募集資,那邊廂便在《Pixelbread》宣傳,後者已有一定的觀眾客源,他們可能便是目標投資者,於是剛誕生的《啲啲》,已有很強大的支援。問到會否擔心抄襲問題,可洛笑言《啲啲》的文藝創作性質較強。「就算知道那條『橋』,沒文化水平實踐,也抄不來。如果是科技,則可能要多考慮申請專利的問題。」為了保護這班創意投資者,可洛稱會安排人手約見申請者,以深入了解計畫,也要求對方提供身分證明和聯絡辦法,而網站系統已有所設定,若不能在限期內籌得目標款項,將退款予投資者。「All or Nothing。加上回報,我覺得門檻不高,對一個喜歡某項創作的人來說,可以用這個方式支持,或許有更多意想不到的收穫。」

部分圖片:星島圖片庫 

  「有內容、有想法、有人、有資金,才能締造一個完全自主的創作環境。」 

  個人簡介: 

  可洛,本名梁偉洛,香港作家,畢業於香港浸會大學中文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