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來是個手工做得很差的人,小時候喜歡畫畫,但對剪剪貼貼的勞作興趣不大。常常覺得美勞的「勞」字古怪又難聽,這字究竟點解?長大後再學素描,畫得普普通通,勉強升級,學水彩卻難倒我了,畫水彩畫的工序比較繁複,很有勞作味道,我畫得不好。
不過最近愛上「手作」一詞,在星期日明報的訪問(3月19日)中,我多次提到這個字眼。今時今日的社會,除了家裡廚房端出來的菜,大概已不易找到手作的東西。手作的東西縱使精緻,也會存著瑕疵,跟古董物品一樣,你會想像曾經有誰摸過,做過,背後有一段故事。最近跟朋友組織紅紅綠,出版《月台》雜誌,這是一本手作刊物,為了增強獨立、手作的感覺,隨書還附送一款handmade版畫印製的信封,貓圖案一個一個地印在信封上,有時會沾上Karden家裡的貓毛,信封在家裡掛起風乾,油墨的氣味盤繞一整天。我們在狹小的辦公室跪下切紙、親手摺疊紙張,一本一本地釘裝,Sunny更被紙刃割傷手指。捧著《月台》demo的一刻,我忽然明白到,原來手作就是受傷,為了避免受傷,我們依靠機器,戀上大量生產帶來的安全感;但沒受過傷的人,也不得痊癒,手作是一種創作的手段,一個自傷自療的成長過程。
紅紅綠網站
4 comments:
《月台》會否接受訂閱呢?
我快回來了,沒人手的話,切紙釘裝的工作我也許可幫得上忙。
沒來一段時間,原來你們已有這麼多新搞作,你們要努力啊!我一定會捧場的!:)
謝謝各位支持!阿麥書房、紫羅蘭書店和Kubrick都可以買到了!
阿律,對不起,不能訂閱,因為我們只有100本而已。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