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January 2008

我們如此回應

百老匯院線網站這樣形容《聲夢奇緣》(August Rush):一齣充滿了音樂的電影,從音樂裡探索真我及尋找共鳴的故事。

電影中確有音樂、真我和共鳴的追尋,然而這不過是電影要表達的最低層次而已。它的言外之音大概沒有幾多香港人明白,明白的也未必有勇氣道出。

伊雲是一位音樂小天才,在孤兒院長大的他,深信可以透過內心的樂章,尋回自己的親生父母。這些樂章來自四周的世界,風聲、草聲、馬路、市集、籃球場等的聲音,都在他內心自然地編織成樂章。最終他在紐約中央公園的四萬多名觀眾面前,指揮紐約愛樂團演奏自己創作的「奧吉斯C大調狂想曲」,而他的父母就正好在台下。

電影裡出現了不少巧合,有時令人難以置信,但這些巧合之所以發生,是因為伊雲一直追尋自己的音樂,他沒有讓音樂流走,把內心的樂章寫成曲譜和演奏,就是「回應那賜我音樂的」,電影中他這樣回答音樂學院的校長。

那賜伊雲音樂的,其實也賜予我們別的禮物,例如寫作、繪畫、舞蹈的能力,也可能是良好的體能、計算的頭腦、社交能力、忍耐或愛心,我們好好發揮這些才能,就是回應那賜我們禮物的,同時尋著自己的本質。伊雲藉著自己的音樂尋回父母,
擺脫孤兒的身分,同樣我們如此回應,也就能跟那賜我們禮物的和好,孤獨的人生將成為過去。

P.S.這電影不要看DVD,
在電影院才能充分體會那出色的音樂和音效。

2 comments:

Anonymous said...

「跟回應那賜我們禮物的和好」我希望如此知道,就不枉過所賜予給我的。

梁偉洛 said...

市井小man:
你喜歡設計嘛,那就試試用這方面去回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