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September 2006

刻骨銘詩

刻骨銘詩──夏夏的詩玩意 ( 中秋賞詩會 )

日期 : 10月7日

時間:8:00~10:00pm

地點 : 香港藝術中心高層地庫大樓 (香港灣仔港灣道二號)


初秋之際迎來台灣的夏夏。她愛詩,並以行動明證。巧手一雙把詩放在透明轉蛋中,鴻鴻說轉 蛋詩「讓人從隨機掉出的不同蛋丸中,獲得一中不可預知的快感」。詩的印章則原始而具古老的靜穆,框框中的文字另有潛動的意象。「引火自焚──火柴詩雙月刊」把周夢蝶、夏宇、商禽等的詩籤藏在火柴盒中,並融入中國歲時節令元素,燃起一場「詩與火 柴的最後一搏」。詩和玩意的結合讓夏夏的創作在台灣火起來,她抱著轉蛋機走出了台北,印章從詩句到情緒狀態到人名圖案甚麼都有人要。九月初,結合詩作與火花包裝藝術的「火柴詩雙月刊」進駐香港,在阿麥書房別館以扭蛋形式發售。十月初,夏夏趁著初秋來港,將與大家分享她的詩的遊戲世界。本地年輕詩人包括可洛、鄧小樺和劉芷韻也會和她漫談或漫玩有關詩和詩的玩意。

歡迎你也來玩。


26 September 2006

夢十年

那是十年前的謝師宴。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的謝師活動,以自助餐的形式進行,氣氛過於莊重。 我根本不會穿衣服,跟兩個同學姍姍來遲,甫踏入大廳,已感到自己跟環境格格不入,一夜尷尬,彷彿是我們的背景音樂。現在回想起來,那個晚上的事,不過如醉眼看到的光影,所有細節都想不起來,只記得我和你站在同一張放滿食物的桌子前,我打開話匣子,卻遭冷落。在那之前的幾天,我們還是劇社的伙伴,我無法理解這樣的落差,於是幾乎沒有不捨地提早離場。

最近,我兩次夢到大型活動的情景,有一個好像是藝術展覽。我們在畫廊上相遇,我跟著你的步伐,走過幾幅裝掛在透明牆壁上的畫。夢醒以前,我們都沒有談過一句話,你只微笑,彷彿在說:好久不見了。安靜的場景,貼近從前我們相對時的景況。那段日子,我們重新認識,可是愛你的話畢竟太早說出口,你常早有防範地,以沉默和領先的腳步來迴避。我對愛情的幻想,在這以後劃上句號,而那時候我還未戀愛過。

十年後的今日,我想,我已把你視作親人。愛過的人,不論是否走在一起,都變成自己的親人,那有多好。在一些意想不到的時刻,自夢中回來,提醒你從前對某些事情的憧憬和執著。


24 September 2006

值得
























《月台》第七期出版了。Treeson人物磁石貼玩味十足。
製作時幾乎把自己的手指也剪斷了,手作贈品確是找苦吃。
不過如果你喜歡,那麼我就覺得一切都值得。
我把自己的Treeson貼到家裡的冰箱上,你呢?

另外只要你拍下「樹」的照片,寄到紅紅綠
就有機會贏得超可愛的Treeson Toy一個,詳情留意今期《月台》啦。


20 September 2006

美麗的畫










今早十時到長期護養院去,探訪一位精神病康復者。
會議室裡有一張大型的橢圓形會議桌,深藍色的活動椅。
甫坐下,我就看見牆上的掛畫,首先吸引我的是這幅:
Henri Matisse的One Thousand and One Nights;
旁邊有Miro的畫,雖然都是仿製品,但遠看同樣美麗。
被訪者是一位64歲的老伯,因為有精神分裂症,
住在醫院二十年了,他的心願是離開醫院,獨立生活。
他必須學習自理,燒水、煮菜、乘車、打掃,
這些簡單的事情,對他來說都如此陌生、艱難。
訓練長達一年多,他才不至錯過車站、吃錯藥,
今天他住在田灣的長者屋裡,握著自己的門匙,
他說:很忙,但也很快樂。

我彷彿看到一幅美麗的畫。


16 September 2006

九月的這個星期

九月的這個星期,心情有點低落,好像氣候存在季節性的轉變,心裡大抵知道什麼原因,但到說出口時,又無法準確地說出來。隨便記些事情吧:
  1. 九月開始,驟然發現身邊很多人都要上課,不論是老師與學生的身分,大家都彷彿一下子失蹤了。這樣氣氛就比七、八月的時候冷清得多。
  2. 由於九月大家都變得忙了,《月台》的工作變得特別吃力,幸好暫時得到淡水先生幫忙,衷心感謝。不過今次《月台》也很好玩,有特別禮物贈送添!
  3. 彷彿是某條定律作怪,每逢我在Blog裡貼詩,永遠都沒有留言,即使是一句批評的話。
  4. 剛回歸的Creato網站用Wordpress編寫而成,由於彈性很大,所以很好玩,幾乎到了廢寢忘餐的地步,不過不懂server程式和PHP語言的我,幾次令網站死機要重頭做起,而現時距離我理想中的狀態還差很遠,網站仍未正式啟用。
  5. 有時寫TW(工作需要)會覺得很悶,但難免消耗很多心力,令VW(自己的書)的進度也慢下來。幾天前無意中發現從前寫下的VW片段(完全遺忘了),發現人物性格跟今日的版本有著天淵之別,如果要把新舊兩段組織起來的話,非得從頭到尾好好修正一次不可。
  6. 悶的時候,我就創作一些又短又白痴的故事,這樣會感覺很輕鬆。基於某個原因,我每天都要想一個小故事,於是決定把它們記下來,選出有趣的跟大家分享,同時也是我練習寫「快樂文字」的一次嘗試,請到這網址看看吧:http://da-yan.blogspot.com/

13 September 2006

詩人守則

《成報》排版有誤,容我在這裡貼出〈詩人守則〉。

詩人守則










Open Window, Collioure, 1905 by Henri Matisse


在單人床上醒來,預感黑夜來遲
地板清涼,拖鞋在窗櫺的陰影下
讓眼睛適應昏暗,撫摸整齊有致的書櫃
報紙的油墨氣味,形同我們疲憊時的體味
像市內斑駁的新建築群,終要老舊過去

偶然落後規律的生活,緩慢地燒一壺咖啡
回到書桌前,亮起我們一同選購的小燈
房子的角落冷縮下來,染滿湖綠的色澤
影子傾注魚缸,魚苗穿透我的身體
隱含共存的意味,暗示分離和遺忘

寧靜瀰漫,早晨在玻璃窗的倒映上殘存
唸出詩句,呼喚用眼睛和耳朵思考的朋友
享受秩序和瘋狂,把一天翻譯成人生
收拾凌亂的書桌,寂寞翻讀燈下筆記
文字和盆栽,都慢慢傾向生長和枯死

粉紅色的陽光照見海浪聲,過於沙啞的現實
街道和船影隨著日光轉向,重疊室內風景
在房子不同的角落舞動,如幽靈般晃蕩不息
偶然還向我說話,那些筆記簿上生澀的詩句
攀附窗框,像藤蔓吐出世界還未諳熟的預言

08 September 2006

記事簿

2004年買的記事簿,到今天終於寫滿。
簿內有日曆、每日記事、memo和notes部分,我最喜歡那布製的封面,
眼看精緻、手摸粗糙的對比,連雜誌社的攝影師也把它拍下來,作為雜誌照片的pros。

我不習慣寫下備忘,所以日曆部分幾乎是空白的,
每日記事變成memo和notes,被我隨手書寫,
大部分是去做訪問時的筆記,開會記錄,
另有些詩和小說的初稿、朦朧的構思,例如《月台》logo。

近日逛街,已找不到類似的款式。
今時今日的記事簿,有名家撐腰、大搞展覽,
對我都沒有意義,我只是想翻開一本讓我舒服的筆記簿寫作而已。


06 September 2006

半個島

今個星期日(9月10日),在成報副刊「筆峰」會有我的小小說〈半個島〉。

已經一段時間沒發表過小小說了,這是近期比較滿意的一篇作品。
請各位多多支持,現在節錄一小段在這裡。



〈半個島〉

十月天色紫紅的傍晚時分,行人路邊小咖啡店。
她幼長的手掌蓋在卡牌上,慢慢翻過來,像翻開自身的影子。卡牌從陰影裡亮出,三柄利劍刺入粉紅色的心臟,背景是雲和雨;中間的一柄利劍保持垂直,兩旁的劍疊成交叉,三劍在心臟裡相交。
女孩看到這最後的一張牌,倒抽了一口涼氣,抬眼看看她木納的表情,良久,又垂下眼睛說。
「這不太好吧……這是什麼意思?」
「這表示堅持下去,也只會徒傷心。」她盡量把語氣放輕一點地說。

乘船回家途中,她不斷想起女孩哭泣的一幕,那滴淚落入半滿的水杯裡,如果那杯水象徵女孩的人生,那麼她又成長了一點。閃耀不停的城市,漸漸被輪船拋遠,變成一團朦朧的光,她束起長髮,把滿載食糧和日用品的膠袋抱在胸前,閉著眼睛感受大海的搖撼。「劍三」這張塔羅牌,那獨特的圖案,任誰也懂得它的意思,尤其在占卜感情的時候。三個月前,她正為是否搬家的事煩惱,替自己占卜的時候,也翻出了這張牌,於是她願意相信留守現狀也毫無意義……

03 September 2006

從作文到寫作

近年每次到中學教寫作班,跟老師談及寫作班的課程大綱、上課模式時,我都不期然想起《從作文到寫作》。這本書由胡燕青和她的學生主編,胡燕青本身是香港浸會大學語文中心助理教授,同時也是一位出色的作家,多年從事散文、新詩和兒童文學創作。《從作文到寫作》收錄了她任教的寫作班上,十多位學生的作業,每人三篇。這三篇功課是同學的一個成長歷程,你會發現每篇作品的差異,有時同學一篇比一篇進步,叫人欣喜;有時同學在課上學會新的寫作技巧,但未能充分掌握,結果第二篇功課比第一篇寫得更差;更有同學在課堂上擴大了眼界,大著膽子寫下人生第一首新詩;儘管這些作品都難免稚嫩,但忠於自我,勇氣可嘉。在寫作班上,同學們不單提升了寫作技巧,更學會面對自己和世事,在作品上呈現世界真實的一面,不管美好或殘酷。

從作文到寫作,是層次的躍升,如果問我作文和寫作的分別,作文是一份被指派的作業,存在題目、體裁、字數和死線等限制,作文的人匆匆而寫、小心翼翼,難免懷著求分數的心情,因為害怕出錯而不敢越軌;而寫作則無關作業,是一種態度,緩慢流動,出於自願,自由無束,寫作的人大膽又細微,追求突破多於認同。從作文到寫作,當中的改變不止於理論和技巧,而是人的根本改變。

我想這也是生活和生命的差別。生活受制於日常環境,每天像被縮短成晚間電視劇,我們匆忙地過活,討好別人,如小孩一樣怕犯錯被責罰,不斷重覆;生命卻是細水長流,只要我們沒因生活的淺窄遺忘這片大好風景,未來空白的光陰,這刻仍是文章未完成的段落,究竟是追求突破還是認同,有待大膽又細微的我們來填寫。

(原載於《時代論壇》周報)

02 September 2006

由八月過渡到九月

由八月過渡到九月,第一個預感是,工作將接二連三而來,
就像是暑假真要結束了,戀戀不捨的心情,
今時今日仍有暑假的閒情,是否過於奢侈?

九月要狂寫代號為TW的書,不要忘了自己的書(代號VW)。
然後到九龍和新界不同的中學教寫作班 ,
《月台》的編輯工作更是少不了。

























《月台》第六期單是「撐得起」專題和《Hidden》小輯已經殺晒。
加上曾獲聯合文學詩獎的黃茂林,一篇〈我二伯是封箱工人〉,
文字流暢,語調獨特,結果出人意料,睇一次唔夠。
在內容上可以說是《月台》創刊以來最強一期。

除了《月台》的事,成報的專題也夠忙的,下星期又輪到我出場。
還有主持大學詩會,雖然壓力不少,但卻是非常有趣的差事。
近日跟台灣的單位討論有趣的計劃,希望能夠成事,太好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