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June 2005

讓小說人物演戲

我不是電視劇迷,但有時晚上在家裡閒著,就會看看劇集。我不會追看,不會按時坐在電視機前,少看一集也不覺可惜。雖然不少人說「醫道」劇情沉悶,但我卻挺喜歡看,不知怎的對什麼疾病什麼醫術等硬資料我也興趣滿滿的。

前天跟Frances午飯,談到日劇和韓劇中有很多演員的特寫鏡頭,相反香港的劇集卻很少,總是定鏡兩三秒就移開或跳到另一個鏡頭了。有人覺得那麼多定鏡很悶人,但我們都認為是好的,讓演員有時間演戲,雖然有時他們的表情太微妙,不易理解,但也是一個發揮的機會。

這個現象不單在電視劇出現,在寫作上也不難遇見。Frances說很怕書中有一大段的描述,寫風景、寫場景花去一整頁的。這令我想起《追憶似水年華》以及王安憶《長恨歌》首三十頁關於上海的描述。我並不討厭這種寫法,寫得好的話,這些描述會把我們引進作品的世界去,而且這些文字往往比人物的對話、情節的敘述,更值得回味。

除了場景描寫,人物的心理、動作描寫在今日的流行作品中都慢慢減少了,打開最近流行一時的日本翻譯小說,只見大量的對話,故事由對話和小量的敘述文字推進,節奏急速。我並不引以為怪,在出版社工作時,已明白「讀者喜歡節奏快、多對話」的作品,這等於「易讀」,是金科玉律。

可是這麼寫的話,就等於作品的人、景、物、情,沒有「演戲」的時間,它們只像落葉在不斷流動的河水裡,隨情節匆匆而去。這不是很可惜嗎?

還是影像時代無需描述文字了?要如何取得平衡?

1 comment:

梁偉洛 said...

一等電視迷,明天有詩會啊,你會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