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May 2005

流淌的河

本來約好P和她男友Andre午飯,但Andre有事遲來,我跟P先吃。DORAYA是Winsome的好介紹,吞拿魚定食真不錯,只可惜我早上跟Person吃早餐太飽,才吃到一半就投降了。Andre來到,我們再跟他到Soda吃。Andre煮得一手意大利菜,也懂得吃,對各種食品、材料、烹調手法如數家珍,我聽得津津樂道,就當上了一課。

下午一個人走在灣仔,鑽入喜帖街、太原街。喜帖街上有很多關門的店,店門都釘上「市區重建局物業」,還在營業的店,櫥窗裡擺放著以紫、紅、白色為主的精緻禮品,這些禮品在射燈下散著光,跟夕陽的光很相像,我本不認識這個地方,但感覺恍如走在一道流淌的河。


29 May 2005

Vikki浸禮



Vikki是我預科同學,兩年前我們(還有Suki啦)隔晚約在家附近的公園跑步,鍛煉身體。後來我工作忙了,下班太晚,漸漸就懶惰下來。今天是Vikki接受浸禮的日子,同樣在屬靈路上,我也比較懶惰,這事實無從否認。

很高興見到Michelle、Suki、小清、Amy、阿阡、阿偉、阿基,感謝你們總記得我這個游離份子,有什麼大小活動都會預我一份,身邊有這樣的朋友令我感到幸福。

28 May 2005

夕陽下的影子

今天跟喜歡寫作的大學生和小學生見面,他們的實力和態度同樣震撼我。

大學生是浸大的師弟師妹,我有幸參與他們的詩會,跟他們一起讀詩談詩。他們有的是新寫的,有的早已在公開比賽得獎了,儘管得獎算不了什麼,但這或多或少見證了他們的創意和毅力。我喜歡大師和前輩的詩,有深度,會改變你的生命,而且文字優秀,令人得益。我也喜歡初學詩者的作品,勇於嘗試,時有新奇出眾的句子,敘述角度貼近年輕的生活,充滿生命力。

小學生是徐振的學生們,「伯樂計劃」的選拔生,他們不但是可愛佻皮的孩子,更是閱讀和理解能力俱高的尖子。我跟他們分享邱心的〈關於我和影子的故事〉,他們讀得快、會抓文中的重點,而且有創造意義的能力,令我驚喜不已。後來我帶領他們一同創作故事,見識了他們的想像和聯想力。我問到影子和你關係是什麼?一個女生答:我喜歡自己在夕陽下的影子,又瘦又高很美麗。」教我會心微笑。

27 May 2005

晦暗的初夏

雨絲交纏的五月
地盤工人走避雷雨
新建大廈的外牆
水痕如蛛網在風中抖動
記憶中那陽光的背項
筆直地穿透屋簷樹頂和車廂
我們在城市的某一角落
等待烈日淡入微雨
靜聽影子嵌入歲月
鎖住陽光而漸次凋零的火焰樹花
正一點一滴洩漏夏季的真相

26 May 2005

莫扮老鼠和鴨子

昨天一則新聞這樣說,香港的創業率為3%,在35個主要經濟體中排尾三。我不知調查的可信性有多少,但對於一個成熟的經濟體來說,創業率低是正常的事,但問題在於新加坡和南韓兩個相對成熟的經濟體系,創業率明顯地比香港高,其中新加坡的排名就比香港高13位。

據說這是新加坡和南韓兩國近年大力推動創意工業的成果,讓年輕人學以致用,投身藝術、出版、互聯網、電玩遊戲、流動通訊等講求創意的行業,開辦公司。反觀香港經營成本太高,而且談了創意工業多年,卻未見任何政策推動、配合,就像把工業大廈改為藝術村一事吧,由工業大廈租金低潮的日子,到今天租金回升兩倍,工業大廈藝術村仍未有實施的時間表。

創意工業沒有良好的土壤供生長,惟有從石縫中掙扎生存,香港也只能以勞動密集行業和低技術的服務性行業創造就業,年輕人念書無用武之地,只有到樂園裡扮老鼠和鴨子,可悲。

22 May 2005

回到浸大



昨天浸會大學舉辦「第三屆大學文學獎頒獎禮」,我有幸回到校園幫忙,只見校園內沒什麼改變。我曾參加第一屆大學文學獎,不過因已畢業三年,今屆沒資格參加,感到時間過得很快,有什麼使我仍跟母校相連呢?是文學吧?

是人情。很高興跟舊同學和老師們重聚,大家都努力生活,創作雖然都放慢下來了,但生活不也是創作嗎?做教師的師兄師姐努力締造教與學的空間,塑造明日的大學生。老師、前輩們繼續貢獻出力,為喜歡寫作的年輕人開拓天空。

我更高興認識了不少師弟師妹,他們比從前的我活躍得多了!在此要感謝師妹詠詩和Apple的幫忙,昨天辛苦了。

看清楚

看見了嗎?

從混沌中建立

爸爸生日,我決定為他做一個蛋糕,從沒做過,於是到蛋糕店裡學。到蛋糕店做蛋糕很方便,不但可選不同的口味,不用帶備什麼東西,更重要是做好蛋糕後,拍拍手就可以走,連洗滌廚具的氣力也省了。


有人在旁指導,蛋糕做起來似乎很簡單。看著一盤子麵粉,加入蛋黃攪拌成黃漿,放入焗爐不一會,就化成了金黃色的海綿蛋糕。然後像做裝修的人抹牆灰,為蛋糕塗上忌廉,接著又要擔當雕刻家,把凹凸不平的忌廉修平,最後放上裝飾,一下子又成了藝術家。

凡事由混沌而起,一步一步建立起來,沒有一個人只需擔任一個角色,不時轉換,適時而為,就能建立起心中理想的東西。從製作蛋糕的過程中,我看到前路要怎樣走,現階段看似迷惘惆悵的日子,總會過去。

20 May 2005

高速羽毛球

今天一則港聞是中學生被羽毛球打破眼鏡,幸玻璃碎片沒傷及眼部。這則小小的新聞,當我告訴斯玲的時候,她問:「咁又點呀?」事實上這事件帶出了兩個有趣問題。第一是全港11,169名中學生,有 65 %患有近視,須配戴眼鏡。這個數字絕不能小覤,雖說這跟學生經常讀書、溫習、看電視和使用電腦有關,但我想更重要的是香港城市的環境,學生的家居面積也許不大,但走出家門,一樣像是圍在石牆的中間。其實只要我們多看遠處的景物,就能避免近視,但身處鬧市,你可能只有抬頭,才望見那一線的天空。我家窗外,從前可遙望大圍,甚至城門河,不過現在已被一座大廈遮擋。

另一個有趣問題是,羽毛球可以打破眼鏡玻璃,是因其時速極高,這就是平日打羽毛球時被殺球打中,難以一陣痛楚的緣故。現時最高球速的紀錄保持者是中國選手付海峰,他能打出時速332公里的球,速度比得上一級方程式賽車。即使不是付海峰,一般受過訓練的中學生,打出200公里以上的球也是可能的,以這種速度,羽毛球飛越羽毛球場只需0.1左右的時間,即是球手要在0.1間判斷和行動,難度可想而知。

記起中一時為了追女仔學打羽毛球,當時還打得不錯,沒想過自己已鍛煉出這麼迅捷的思維,不知今日是否還管用?

18 May 2005

可洛首本個人小說 即將推出



終於,我跟從心中的地圖,來到這一站,捧起自己寫的書。在一個忙於校對的午後,〈海月軒〉這故事在我腦海中驟然而生;恍若迷路,在經歷多個滿意和失敗的段落後,我寫下這本書。

《繪逃師》共收錄了我的四篇小說,分別是〈繪逃師〉、〈海月軒〉、〈幽暗城市之Taxi〉和〈可樂魚〉,故事各自獨立,卻又全跟地圖有關。一個困在古地圖中的女子;一幢本應不存在,卻在製作地圖的過程中不斷出現的大廈;資料過時,引領主角通往絕境的舊版地圖;以及聲稱可以讓你找到世上一切的地圖店,交織出四段奇幻的經歷。


書即將印好,現在先讓有興趣的朋友試閱,請看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