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May 2003

Teresa Festival

下午到則魚涌海光街的Teresa Festival吃Tea,細小的曲奇,加上淡紅色的士多啤梨果茶,感覺一流,更甚者是特厚的Tiramisu,令人非常滿足。店員小姐態度可恭,想像她在廚房裡沖調果茶,你會喝得特別甜美。

店裡還有多款蛋糕、西餅、曲奇和朱古力,而且還陳設著該店製作芝士蛋糕的各種材料,包括:忌廉芝士、牛奶、朱古力粉、手指餅等等,喜歡如我的話,可以買回家試著做,讓異國風情的甜美感覺在家裡蕩漾起來。


30 May 2003

新口味

香港的夏天愈來愈熱,烈日可以照耀一整天,早上的陽光已經刺眼,下午更是不得了。我喜歡夏天,然而夏天的香港卻又冰冷異常;交通工具、商場、辦公室的冷氣,在炎熱裡像另一個世界般存在,第一步踏入清涼的境界,滿心歡喜,但不用多久,便全身雞皮疙瘩,難受極了。

雀X罐裝檸檬茶推出了新口味,珈怡喝過後,第一口清新無比,喉頭冰涼一如吃過喉糖;然而第二、第三口,啖啖清涼,感覺仿如一顆一顆喉糖吃下去,完全受不了。我相信,這就像夏天裡到公共地方一樣,冷氣開放過了頭,除了叫人容易生病,連尋求涼快方法的創意都凍結了。


29 May 2003

愛情讀物

好像是崑南說過,愛情在年輕人眼中,永遠是千變萬化的生命體;可以是天使, 也可以是吃人不吐骨的怪物。其實,在成年人眼中,愛情還不是七十二變?在公司負責某個男作者的愛情散文集,已編了兩本;他擅於剖析男人心態,常常合理化男 人做的事,但也愛指出男人的弱點,文字簡潔,常帶感性,予人比較中肯的感覺。

今 天校對某女作家的愛情散文集,感覺又迥然不同,她不斷企圖灌輸自己的愛情價值觀給讀者,什麼女人在戀愛中應更愛自己、男人的存在就是要女人快樂、男人是女 人的玩物之類,看得我冷汗直流,不能想像那些妹妹仔讀了之後會變成怎樣,當然,凡人都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她們不一定會變成書中所講的那樣,但只要有一刻認 同她的想法,也夠恐怖了。


28 May 2003

設計師和的士司機

每天一千字的寫作計劃進度良好,現在已經完成了兩個萬多字的短篇小說,第三 篇寫了四千字,感覺很好。第一個故事關於一位情深的設計師,在一般人心目中,設計師除了酷,就是沉默、不懂世故、不善交際、我行我素的人,然而我遇過真正 承認是好的設計師,除了有點個性外,都滿善於溝通,畢竟,設計不是獨兒埋頭苦幹的藝術,要成功便與跟客人好好溝通了解吧。

第二個故事關於的士司機,因為之前做地圖常會通宵達旦,所以乘的士回家的機會很多,對的士司機的生活滿有興趣和感覺。現在正在寫的第三個故事,比較複雜,容後再談。


27 May 2003

流行小說的病

梁X峰新小說《三個人的二人晚餐》在街上賣,書是我編的,送了本給朋友,她讀了十頁便說不讀了,討厭那些什麼逢場作戲、三角戀、糾纏不清的愛情故事,千篇一律之餘,愛情觀是否健康實在叫人質疑。

可 是不出數天,她便告訴我讀完了,聽聞她還讀得挺開心呢,嘻嘻哈哈的笑個沒完,教我有點愕然。流行小說就是這樣,如果你不是極度討厭,要讀完還真是件輕輕鬆 鬆的事,像看一齣電影,要是不帶著批判的眼鏡去看,會看得舒服和寫意,儘管之後你不會得著什麼;然而,你也就只能讀它一兩遍,多讀你便會受不住了,我因為 工作的緣故,所以十萬字反覆讀了四、五次,變得有點麻木不仁,其實是怪可憐的。


26 May 2003

新的地獄循環

繼《地圖通》之後,我又落入了新的地獄的循環,這次是七月尾舉行的香港書展,同事們都像衝刺般用盡力量,希望多「跑」出幾本好看的書來。他們說過,做地圖更辛苦,所以我應該可以熬得過吧。

最近跟進好幾本書,都是小說類居多,有一本比較有趣的,關於日本的古代和現代傳說,疑幻疑真,問起同事Mayuko,她也聽聞過不少,談起某些故事,她也像當事人般心有餘悸,七月出版之時大家記得留意啊。


25 May 2003

遠足

本來約了舊同學行山,但早上醒來見烏雲密佈,又有雷暴警告,取消行程。一個早上風平浪靜,差一點想撥電話建議再起行,但中午便傾盆大雨起來,黃昏時再下一次,像是一場定時的表演。

已 經好久沒去行山遠足了,上次是一行大學同學由荃灣經城門水塘走到沙田,那天下著毛毛細雨,水塘像一張水彩畫,淡淡藏在煙雨之中,猿啼四處,飄飄然像墮入仙 境;再上一次是上大東山觀望日出,但晚上只顧看星,誰都不知起床,結果還是錯過了,醒來時天空亮白,那時新機場剛剛建好,班次並不頻密,在大東山上看得清 清楚楚。

喜歡行山始於中學三年級, 那時被選中參與領袖訓練活動,第一次揹起重重的背包上路、揹著西瓜被罰做掌上壓、攀山涉水;第一次在營火邊看夜、第一次與一頭牛狹路相逢,第一次用海水將 西瓜冰凍......太多艱辛卻美好的回憶,很多人視行山是辛苦的事,在我眼中都美麗得像一片風景。


24 May 2003

中國剩下什麼

跟慧慧談起升學進修,她說想唸Sociology,我說唸 Sociology好苦的呀!走上街去事事批判,對一切現象都敏感,甚至不滿起來,是一件很煩人的事。好像看《The Matrix:Reloaded》,除了呷悶,嫌它比第一集遜色之外,還為著荷里活電影的自我中心、全球化現象而思考一番,連看戲都看得累人。當港產片要 與世界接軌,闖到荷里活發展,故事情節變得「全球化」時,這個「全球化」其實是「國際化」(International),專指西方歐美國度,但荷里活又 將你拋在後面了,看荷里活電影「不論紅黃黑白棕」,將白人統治、黑人狂情、中華功夫、歐陸粗話共冶一爐,才是真正的「全球化」 (Globalization)嘛,包括發展中國家、第三世界,文化的統治和掠奪。

《The Matrix:Reloaded》的電視廣告上,那流動的綠色字碼中,隱約可辨英文字母、阿拉拍數字和日文字母;妹妹戲言沒有中文字,決定罷看,我立即 說:「就是你們啊!極盡仰慕日本文化之能事,學日語、聽日文歌、看日劇,連自身的文化都摒棄了,還有資格不滿西方輕視我們,和妒忌他人受到重視嗎?」

中國除了那逐漸變得虛無縹緲的功夫外,已經什麼都不剩了嗎?


23 May 2003

海濱公園

跟CREATO朋友一行人到大埔海濱公園取景拍攝《可樂茶》的試片,然後跟據真人拍攝得來的影像,勾勒動畫人物和景物的輪廓,便事半功倍了。

我第一次到海濱公園,時值深夜,遊人不多,只有零星少年或跑步健身之輩,穿梭在小徑和樓梯間;環境頗靜,空闊廣大,加上遠處一片直指水平線的大海,和隱約可 聞的浪濤聲,別有一番意境,彷彿走進庭園深處,以樹為蔭,以風為歌,如果得見繁星,則更添完美。走到海皮一帶,站在那螺旋巨塔之下,黃燈幢幢,仿如走近古 老城堡,登上高處,或可遙望遠方船旅,自水平線下升起,渺渺而來。

不知道每天到此遊走的人,對這裡又有何想象;如何看待現實,跟拍電影一樣,都有不同角度,拍得是美是醜,不在環境,在個人的修為。


22 May 2003

編劇的日子

邵氏電影公司今天有新戲上映:《醉馬騮》,一齣叫人絲毫不感興趣的民初功夫 動作片,賣點是劉家良師傅的硬橋硬馬真功夫,看見時尤其令我血脈沸騰。記得大學三年級時,到電視城見邵逸夫之下的黃先生,在鑲上清水灣景色的落地窗前,談 電影;那時候梁朝偉和鄭秀文主演的《同居密友》還未拍完,我和兩位同學已先看見宣傳海報了。

之 後的大半個月,我們三人加上兩位資深編劇,便埋頭構思一齣功夫片,男女主角是怎樣的人、感情線如何走、功夫場面的比重、笑位在哪裡,每樣都叫人白髮增生。 很多時候我們都是靜靜坐著,一個下午好快便過去了。批評別人的情節是好玩的,被人批評然後反駁、討論也好玩;其實很多商業電影的情節都異常簡單,一塊小白 板便寫得下了,畢竟編劇在香港電影圈和一般人眼中,不過是樁毫不起眼的小事。

後來我們寫下的劇本沒有通過,原因是劉師傅害怕會超支,那時候正值《臥虎藏龍》如日方中,試問誰不想拍一齣同樣叫座的電影,但又有多少人能夠真正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