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September 2010

九兆九億九萬九千九百九十九

讀小學的時候,對數學從不熱衷的我,忽然愛上跟表弟比數字。玩法是其中一方講出某個數字,對方就要說出更大的,直到對手無法接下去為止。這樣我們很快便學會比千、萬更大的量詞。我問爸爸說:「比億更大的叫什麼?」,然後得出一個「兆」字。

從此,我和表弟之間的遊戲,變得再沒有意義了,以十進制為真理的我們,總是搶在第一時間搬出「九兆九億九萬九千九百九十九」,令對方為之語塞。那時我們的宇宙沒有比這個更大的,若要在這之上加一,愛因斯坦,甚至霍金的宇宙都會被塞爆。

直到多年後,張大春在《認得幾個字》裡告訴我,兆以上為京。京以上為恆河沙數,張大春這樣告訴小兒子。但在網上我找到另一些說法,京以上為垓,以後還秭、穰、溝、澗、正、載、極等量詞。例如溝,就是1後面有32個零的意思。不過這些量詞太少用到,流傳下來已無統一的算法,我翻查字典,京字有十兆或萬萬兆的說法,但同時又在秭字的解釋找到「十兆為垓、十垓為秭」的算法,彼此矛盾。

只是,張大春的「恆河沙數」用得太快了點,讓兒子一下子躍進無限的宇宙。而我和表弟,大概可以再玩這個比數字的遊戲,只要一日還未到宇宙盡頭,我們都有空間重拾童年的樂趣。

21 September 2010

雲端世界 - 沒有隱私的年代

網絡時代,其中一件使人抓狂和無奈的事,莫過於那些放到「我的最愛」的短片、好圖、好文和參考資料,突然消失了,可能是連結失效,甚至整個網站從地球上被抹去。尤其像我這種「懷舊」的人,藏著十年八年前的書籤,打算開出來關注一下,沒想到全都「找不到網頁」了。

不過,這種
草率對待記憶、過分依賴網絡的做法,還是持續著,並有愈演愈烈之勢。網絡的下一波發展,將會是雲端技術(Cloud computing,維基資料)。簡單來說,就是透過網路傳輸,將複雜的儲存、運算都交給伺服器,而你的電腦只要負責傳輸指令跟顯示影像,所以硬體需求可以降到很低。我們今日已初步體驗雲端帶來的便利了,Facebook或微博,已不知不覺取代了MSN。後者須要安裝到電腦才能執行,前者則在互聯網層面上,不用下載、安裝,就能和朋友聊天了。從前,電腦遊戲玩家須要定期更新電腦硬件,才能運行最新的遊戲,但OnLive等雲端服務出現後,我們只須要有足夠的寬頻速度,配一台陽春電腦和顯示器,就能運行最新遊戲,因所有遊戲的運算工作,都在伺服器那邊做。

有一天,我們的電腦都像ipad一樣有個輕觸式顯示器,不須下載和安裝什麼,只要連上網絡,便能使用office、photoshop和各種軟件了,做到一半的文件也是儲存在網絡上,電腦連硬碟和記憶體都不需要。廉價電腦和互聯網全面普及的時代,終於來臨。

再過不多時候,在這方便的生活模式下,我們會醒覺失去全部私隱,因為在電腦上,再也無法自己儲起任何含有異見的文化了,在網上編輯的文章,政府時刻在監控著,透過衛星定位,隨時就找到我們了。要寫下異見就寫到紙上吧,回到紙和筆的古時代。

然後,我可以預見某一天,人類的記憶都會成為雲端文件,可隨時從網絡上載下載,將最珍貴的回憶儲起,將難過的回憶藏起來,甚至掉進資源回收筒。我們會進入快樂年代、黃金的新世元,但同時政府則在悄悄篡改記憶,將敏感的回憶統統刪掉。這並不難做到,現在已有特定的無線電頻寬能影響人的大腦活動了。到時我們便能與過去道別,「活在當下」,就像置身雲端,永不著地的世界。


19 September 2010

爭橙記

昨天講座後回沙田,到街市替家人買水果。胖老闆開了一箱新橙,看來又大又黃,賣十一元三個。橙上面噴了水,摸在手裡濕濕的,很涼快。一個男人跟我一同選橙,因看來好的橙不多,彼此爭奪。結果他買了九個,我已選無可選,買三個算了。

挽著袋子離開,走在毒太陽下,我回想剛才那個男人,好像小學同學的父親,最近完成癌症療程,頭髮都掉光了,正在康復。我不能肯定,因為我沒好好看他一眼,但愈回想,舊同學父親的印象就愈清晰。為了爭奪微不足道的東西,總是將認識的看作陌生,怎麼不好好看對方一眼?

原刊我的微博

14 September 2010

誠邀問題少男少女

誠邀一位喜歡寫作的學生,和我合作新書。男女不拘,念高中至大學,在校內作文以外有書寫創作的經驗。有興趣者請寫信來介紹自己,附帶一條關於寫作的問題。(好像騙人的招聘廣告吧,若造成不安,請諒啊)

10 September 2010

微博與片段寫作

新高中課程的片段寫作,即是要學生按題目要求,寫大約150字(連標點)的片段,透過對人、事、物、景、情的某個局部進行單項練習,使學生能奠定具體,生動地描寫全貌的能力。

這和近年流行的twitter和微博相似,在140字內各抒己見,有人用來寫花邊新聞,有人寫日常瑣碎事,有人發表自己對社會議題的看法,更有人即時報道災難或突發事件。由此可見,語文科改革盡力貼近社會節奏,而社會也正以一個愈來愈支離破碎的面貌呈現,要捕捉其脈絡轉變,觸覺必須敏銳,語言則要又短又準。這對文學創作帶來怎樣的影響,還需要時間觀察。

社會急劇轉變,科技革新則帶來了微博等web2.0交流方式,但文學和人性還是一樣古老,其底蘊千百年來沒有變過,片段寫作和微博等新形式新工具,應該怎樣與古老的文學結合、摩擦、碰撞、排斥,從而表現當代的生活和精神面貌,我們這些文學愛好者、網民、教育當局和學生似乎也有責任,透過創作而不是規範化書寫去回應這個問題。如果片段寫作的教與學還是停留在應試技巧、題旨分析等層次上,實在是一大浪費。

有心寫好片段寫作的同學們,不妨關注本地作者淮遠的微博,看他怎樣在140字裡敘事、描寫、抒發見解和感情,溫柔和暴烈並存,表現真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