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April 2009

今次我這樣寫小說

發掘
創作《神諭女孩》前,我本來想寫印加帝國,但印加人面對萄葡牙人侵略,更是蒼白無力。阿茲特克人抵抗西班牙人達三年之久,過程更富可塑性,背後意義更值得發掘。尤其是阿茲特克首都特諾奇提特蘭,和香港的相似之處。我讀了幾本有關阿茲特克的書,分別是Clendinnen, Inga.的《阿茲特克帝國》、Gruzinski, Serge.的《阿茲特克:太陽與血的民族》、Castillo的《征服新西班牙信史》和Terry Deary的《狂暴易怒的阿茲特克人》。《阿茲特克帝國》是本專著,嘗試探討阿茲特克人政制、社會階級、宗教儀式和日常生活背後的文化理念和精神,關心他們為什麼這樣做,而不是單單做了什麼。《阿茲特克:太陽與血的民族》是圖冊,刊出大量考古文物,我得以更精確地描寫那五百年前的世界。《征服新西班牙信史》非常重要,謝謝Eric幫我借來。作者Castillo是當年入侵阿茲特克的西班牙士兵,以第一身角度,寫下這第一手資料。如果沒有他的筆錄,我實在難以想像那遙遠國度,還有許多壯大的戰事。《狂暴易怒的阿茲特克人》是本比較輕鬆的小書,叫我知道他們愛吃什麼,用什麼東西治病,作者寫法幽默有趣,值得一讀。


緩慢
這書寫了近十個月,很多時候進度緩慢。除要消化阿茲特克的資料外,形式也很重要,這決定小說的面貌。今集的小悅主線,在形式上參考了米蘭.昆德拉的《緩慢》。以數字分段,把小說切割成若干片段,各主線穿插其中,互相印證或推翻。而〈木盒的秘密〉一章,靈感則來自Elfriede Jelinek的《死亡與少女》。


體裁
Milorad Pavić的《哈扎爾辭典》和韓少功《馬橋詞典》等字典小說,總是叫我念念不忘,不得不思考小說的形式問題。今集提到《亞沙馬記》的編者序,很大程度是《哈扎爾辭典》激發的靈感。《時空的裂縫》裡我採用日記體創作,《煙火少年》則是筆記形式,到《神諭女孩》我採用的形式包括wordpress和手機短信,強調現代社會的通信工具。還加入抉擇小說的遊戲成分,讓讀者決定情節發展。



這一兩年很少寫詩,但詩仍沒離開我。在《時空的裂縫》裡,我引用了麥樹堅的〈果汁糖〉,《煙火少年》裡則可找到雨果的詩。今集,引用了歌德的〈傾慕〉,還有阿茲特克人的詩歌。這詩記在《阿茲特克帝國》裡,我稍作改動,但原意不變,完全呈現了特諾奇提特蘭被攻陷的情景。另外,228頁的一大段預言,改編自〈以賽亞書〉,同樣有詩的美感。


身份對調
今集穿插著多個身份對調的故事,先有小悅和女媧、王子與裁縫,然後是統帥和侍從,以及公主和農家女。這些身份對調,有出自迷失的,有出自貪念、恐懼和追求自由的心。迷失是今集主題,以小悅/女媧、王子/裁縫、米雪兒/以諾三個故事交織而成,有待讀者發掘更深層的意義。

17 April 2009

特別鳴謝

還是要首先多謝Ruby,雖然她已離開明窗,到別的出版社工作了,但如果沒有她的信任和支持,女媧之門系列便不會誕生,一年半後的今日,來到第三集,離結局還有很長的路,我會努力的。

明窗編輯Milky由《煙火少年》起,負責這個系列,我要謝謝她的細心和忍耐。由於我曾在出版社當編輯,總是對整個出版過程意見多多,但她真的非常包容我,而且滿有熱誠和創意。

謝謝Joy Wong。如果沒有她負責今集的封面,只怕我們又會像製作《煙火少年》的封面一樣,花許多時間爭論,無法達成一致結果。我真的很喜歡這個封面,而且Joy真是太善良、盡責和滿有創意了,合作過程十分愉快。

還要多謝胡燕青老師和鄒文律。胡老師認真地看過《時空的裂縫》,而且非常喜歡,一次晚飯時更滔滔不絕地談起來,又問我許多問題。她喜歡光仔的歷險情節,叫我始料不及。阿律也是非常認真地把一、二集讀完,並且給我很多中肯、具體的意見。今集《神諭女孩》我未必全部都能改善過來,但起碼加上了地圖,他會滿意嗎?

多謝靛每次都認真細讀,給我意見。多謝呂永佳幫我借來《征服新西班牙信史》,沒有這本書,今集是寫不成的。更要感激一直支持女媧之門的朋友和讀者。

新書已經上架,三聯、商務、中華、大眾可以找到。記得讀完給我意見。

15 April 2009

道成肉身

翻查過去的網上日記,才發現2003年8月25日,我開始了養魚這漫長的旅程。最初買的兩條魚,我已記不起是什麼品種,牠們的外貌也變得模糊了。當時我沒有用氣泵、恆溫計等設備,只有一個180cm左右的立方魚缸。一如所料,養魚絕不是容易的事,那兩條魚很快便死去了,我是難過的,直到現在,每次有魚死亡,我的心都要揪痛一下。

今天,我缸裡的二十多條魚是自05年一直繁衍下來的,不知幾代。魚缸換了一個大五倍的,我為牠們添上活性炭過濾器、氣泵、射燈和恆溫計。缸裡還有長滿青苔的石頭和水草,我用的是優質日本魚糧。花了許多心血和金錢,但我的魚,每見我湊近缸邊,還是躲得遠遠。牠們躲在水草間,以為我就找不著牠們。每次換水、清洗魚缸,我把牠們撈出來,放入後備缸裡,牠們只管拼命逃跑,像子彈發狂的亂撞。不止一次,我為這本能式的逃竄嘆息,因牠們完全不懂我的好意而無奈。我是餵食的人,但在牠們眼中,同時又像怪物。

或許對我的魚來說,我更像神明,我太大了,行為處事牠們無法了解。我的好意往往在牠們看來是暴行。有次一條魚病了,身體長出白毛,這皮膚病叫牠食欲不振,也不願游動。我根據書上的講法,把牠撈起,輕按在盤子上,用消毒藥水抹身。這小手術嚇怕了我,我實在不願觸摸這冰冷又濕滑的身體,但為了治好牠,我必須這樣做。牠一如往常地掙扎,使得我醫治的行為,好像屠夫的行徑一樣可怕。我受傷了。

我要怎樣才能改變牠們的想法?如果牠們有想法的話。我要如何使牠們理解我的行為呢?想到最後,只想到一個無法實踐的辦法:我必須變成一條魚,感受魚的一切,運用牠們能夠理解的「話語」溝通。

這個唯一的辦法,也可能是最笨的辦法。有機會的話,我未免有勇氣嘗試。因為我的魚有時也很兇,會恃強凌弱,追著同伴咬。這笨方法,最終還是上帝採用了,為著常常被祂行徑嚇壞的我們,祂選擇變成一個人。

13 April 2009

藍田雜憶

從藍田舊居認識陰雨和陽光
剎那,就認出天空巨大的裂痕
從山坡和傷口認識雙腳
認識我們以好奇包裹的勇氣
每聲在校門前道別的話
每個用作零用錢的五毫
來自每個日後才能認清的孤獨
從撫摸到疏離,童年的煙花
未曾道別,遠方海港
在回憶裡像廢紙陳舊
剎那,鞋裡的沙都回到大海
我在昏睡的公園躲藏
看你們像根截斷的粉筆
直等到膝蓋的傷口癒合
你倆不再完整的時候
我體會到飢餓和乾涸
被街燈的焦慮炙傷
煙花叫我流淚,剎那失明
失去方向和任何重量
寧被電線綑綁,連同時間
在滑梯的冰冷滑道上
孤獨,剎那洗刷成石頭
親密,剎那被大廈阻擋
藍田為我難過
我卻認不出這個地方

07 April 2009

旅行回來

爸爸去了六天旅行,我去接他,挽著兩大袋手信,乘的士,終於回到家裡。兩大袋手信包括:一個黃色救生圈、一個藍色膠盆、一支蒸餾水、一個鮮橙、兩個棗紅色膠樽、幾個長方形紙盒、一隻膠匙、幾個透明、貼有招紙的塑膠袋。當然還不了他帶去旅行的物品:風衣、手提電話、眼鏡和拖鞋。後來我又給他「寄出」電動鬚刨、牙刷牙膏、毛巾、洗髮水,嗯,還有卷裝廁紙和血壓藥。

黃色救生圈,他還在使用,坐的時候、睡的時候,都用它。因為他,家裡變成汪洋,時時刻刻要抓住救生圈,否則人就沉下去了。藍色膠盆他還使用,我想起大海,爸爸坐在上面,我想起印度神話裡的梵天,睡在水上的,可能眼裡有沙,常常眨眼,每逢開眼,就誕生一個世界,閉眼時,世界便幻滅。

蒸餾水和鮮橙的作用是喝和吃,不需特別的使用說明,我一下子工夫就把它們用掉了。兩個棗紅色膠樽、幾個長方形紙盒、一隻膠匙,還有那些透明塑膠袋,是我和爸爸排隊排了很久才拿到的。排隊的地方很多人,活像機場,喧鬧不堪。有人頭破了,有人包紮著右腿,有人戴口罩,有人無所事事,像我一樣。我還未觀察所有的人,擴音器便叫我們,機場地勤人員似的四眼青年,先問爸爸姓名,再把棗紅色膠樽、長方紙盒、膠匙和幾個透明膠袋交給他,告訴他膠樽裡的水每天喝幾次(要倒在膠匙裡再喝),紙盒裡有子彈似的東西,每天用兩顆,而膠袋裡的糖果(離境紀念品?)則每天喝兩顆,可不能喜歡吃便吃,喜歡不吃就不吃,吃時用開水服。就是這樣,他說。

就是這樣。我和爸爸挽著許多手信回家了,那些我寄給他的東西,都認得歸家的路,自動寄回家裡來。


04 April 2009

微妙 (記3月29日大學文學獎詩組評審會)

比賽尾聲,決審會議。這個陰天的日子,暴雨過後的街景一片飄零。我在浸會大學文學院等了十分鐘,書記林小姐帶著洛夫先生和王良和老師來了,我跟兩位前輩握手,然後到會議室裡。認識良和老師多年,今天看來他精神很好,可能是剛旅行回來的緣故,又或是對四月的歐洲之行有所期待。

星期天,大學的中央空調系統關了,良和老師和我就把窗子打開。我再次在座位上坐好,今次我的角色從參賽者變為評審,還記得大學三年級時,參加首屆大學文學獎,結果落選,比賽勝負從來是微妙的。洛夫先生、良和老師,還有我,誰曉得結果?我們翻著詩稿,就像打開禮物,要看看會議結束時,桌面擺放的是什麼。

第一次見洛夫先生,是位敦厚的長者,沒有架子,笑容配襯白髮,給人親切的感覺。他喝烏龍茶,聽不明也讀不懂廣東話;除了那些用香港話寫成的詩(葛亮語:香港話不同廣東話),他把參賽作品讀得透徹,用紅筆在上面寫滿潦草的評語。讀的時候,他托著眼鏡,瞇著眼睛,關心語言、深度、精煉,還有作品予人的想像空間。良和老師當評審的經驗最豐富,喜歡柔美的語言、貼近生活的意象,拒絕宏大題材和工於雕琢的作品。我們年紀、學歷和閱歷都有很大差異,但哪些作品能夠得獎,我們的看法分歧不大,很快便選出八首詩,再討論名次。

會上我說話不多, 一來是聆聽得著更大,二來是我國語不濟。我盡量說國語,不時要良和老師和林小姐翻譯,但懷疑洛夫先生明白多少。說一種不熟練的語言,最大問題是難以表達深層的意思,於是我能告訴他們的,都是表面的看法,儘管我嘗試長話短說,直接說出重點,但這仍多少影響到評審結果。洛夫先生也一樣吧,面對香港話,他多次請教我們,真難想像,初審時他獨自面對這些「火星語言」,有多懊惱迷惘。比賽結果,受到這些微妙因素的影響,好像誰都沒有著力,卻不約而同,把一個龐然巨物推往某個方向。良和老師的小動作和眼神,對我說的,表達出認同或疑惑。當然少不了大會安排的茶點、洛夫先生的咳嗽、我些許的感冒徵狀、三月潮濕微寒的天氣,還有我們一開始打開窗戶,迎來的風。許多眼不能見的絲線,扯控著我們的身軀和思緒,將禮物紙拆開,裡面空無一物,我們倒是用禮物紙──那些詩稿,摺出禮物,等到林小姐宣佈比賽結果時,我才恍然大悟:賽果原來是這樣的。

會後,我陪洛夫先生等的士,聊起《月台》還有他將推出的詩集。他寫詩六十年了,我興幸能跟他聊過一席話。好詩從來是用智慧寫出來的,時間在此扮演重要角色,這時大學會堂上空的灰雲好像轉了一圈,雲紋改變,的士在拐角駛過來。

01 April 2009

《月台》17期,細聽音樂

贈品
專輯《浮游》/潘志雄

封面/telephone

編者話/梁偉洛

頭班車:浮游.詩歌
詩與音樂/也斯
田埂上的詩人與摩天輪上的歌手/王熙孔
浮游詩歌/鄭政恆
David Sylvian前半生的美麗與哀愁 (Japan篇)/陳恆輝
噴射機何時起飛?--淺談新詩和流行曲的結合/恒一
浮游(歌詞)/潘志雄

邊卡
絕壁採燕窩表演/黃茂林

情詩小輯
嚴冬誌/呂永佳
費時/劉芷韻
夜III. 給P/小風
迷路/夏原
白天鵝,黑天鵝/葉英傑
畫一幅四季圖/游欣妮

文字休假
光影記/陳志華

文路字軌
學習——給琪琪/曹疏影
鬼打牆/蔡炎培
無名之旅/麥樹堅
枯葉/陳暉健
大觀園/鍾雪兒
霧詩兩首/廖偉棠

國際快線
台北的幾家獨立書店/謝雪浩

學生乘車證
折翼之鷹/蔡淑榕

增值車票
時間的電影──金炳興〈橫〉〈量〉閱讀筆記/關天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