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February 2006

洗澡

晚上爸洗澡的時候,忽然沒有熱水,我忙替他檢查電熱水爐。初步檢查結果是熱水爐沒電了,於是我忙更換電池,可是電池換過後卻仍未有熱水。用過沐浴露的爸惟有拭乾身子走出來,一同跟我擾攘了大半小時。

還是不行……未洗澡的我,只得燒一壺水,帶入浴室拭抹身體。涼風從窗子吹進來,有點冷,我快手快腳地抹濕全身又抹乾,沒洗頭。從浴室走出來繼續謄改學生的作文,爸死心不息再試一次,這次熱水爐運作的綠燈竟亮著了,我到廚房察看,看見熱水流到盥洗盤,熱氣冒上來。身體本來就抹乾淨了,但我還是回到浴室去,打開水龍頭感受熱水流在手掌的炙熱感覺。我的家很小,沒有房間的我,從小就愛躲在溫暖的浴室裡,一邊感受熱水的觸摸,一邊開拓想像的世界,洗澡已經超越了清潔的層次,像一個每天都得舉行的儀式,讓我的生活得以完整、升華。

24 February 2006

飯聚

新工作環境有待進一步觀察,暫且不談。

晚上跟Person、Simon和Gary吃飯,談到未來幾個月要做些什麼,這次是Simon提出開會的,看到他變成主動了,令我很欣慰;席間他說了一句話:「我們都成熟了。」這是跟幾年前的自己比較,我不能確切地說出成熟的程序,但他並沒說錯。更高興的是,我最近構思的東西,竟跟他想的有著相近的地方;我們離開學校後,這幾年間都各有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但想到的卻又偏偏一致,看來我們心中認定的方向也沒偏差到哪裡去了。

A Cup of是間不錯的cafe,不單環境優雅、舒服,食物也很有水準,單是豬排飯裡,那些切成塊狀的豬排,就足見廚師的心思了。我們希望在A Cup of辦些展覽,希望能儘快辦成。

20 February 2006

生日圖騰

生日應是特別的的日子,應該快樂、難忘,這觀念曾像圖騰迷信一樣根深柢固。長大了,不會再為生日張羅,也不會要求別人為自己預備什麼。儘管如此,今年的生日仍過得快樂。

靈風中學的寫作坊最後一課,同學著我拍照,馬浩賢一副酷酷的樣子、黃志傑寫的文章總是有點特別之處、丘國標和咖哩借了我的書沒還(我惟一的《繪逃師》呀)、蘇清清第一篇文寫得最好,這些還有更多的,我都記得。

下課後到Kubrick參加鄒文律的新書發佈會,《尋找消失的花園》我讀了一半,印象深刻。阿律使用準確、成熟的語言,架構出完整、好玩的想像世界,同名作品〈尋找消失的花園〉我最喜歡,而〈畫框外的鳥〉、〈夏天的雪〉和〈栩栩〉則適合比較少接觸文學的朋友閱讀。發佈會完後,躲在一邊看雜誌的我,竟被星火的小妹妹認出來,拉著我跟朋友合照。她問我哪裡買到《繪逃師》,唉,我也不懂回答,徐振,你要幫幫手了。

晚上吃了一頓豐富的自助餐,雖然有點冷,但CWB的夜景很美麗。妹妹給我的禮物PSP(她自己也想玩吧),還有慧慧送的袋子,都是實用好玩的禮物。謝謝所有跟我說「生日快樂」的人,還預先謝謝小清,後天請我吃飯。

15 February 2006

忌水

我一向忌水,很久都沒去游水了,前年踏入半月灣的海水後,雙腿敏感紅腫,半月不散。

前晚到某雜誌社見工,2nd in,做筆試。題目不是很難,不過是讀過Press Release後,把產品和品牌資料寫成一篇數百字的小文罷了。我寫好後,讀過滿意,打算把桌面上的文具收拾好,但卻竟然打翻了紙水杯……(怎麼我之前不一口乾了它?)水瞬間流開,把紙糊濕、淹上雜誌的書角、滲入電腦鍵盤,一發不可收拾……

這水同時流入我的舊憶,多年前一個晴朗的下午淡去,晚上傾盆大雨瀉下,似永無完結。我渾身濕透地走入青年中心面試。中心主任見我一副狼狽的樣子,忍不住笑,而我則尷尬地一邊拭抹雨水,一邊回答她的問題。滴答的雨水聲從窗台傳來,我的身很久才乾透,在電腦前測試打字速度的時候,指頭的水痕印在鍵盤的按鈕上,像霧中花。大概是這叫人難忘的狼狽相,令我得到了這份工作,在唸大學期間有份穩定的兼職外快。

對於我的見工經驗來說,水是「危」,也可能因為這樣帶來了「機」。下星期我會到雜誌社上班了,新生活開始,難免忐忑。

12 February 2006

偏離

星期六下午,又在書店裡泡。我想站了有一小時,讀霍金的《果殼中的宇宙》,十句有五句不明白,但也沒所謂,我享受這種謎語一樣的論述,享受腦袋思索一些不著邊際的事物時的寧靜。這星期忙得很,但說不清自己忙什麼,一個一個問題從電郵傳過來,我一一思索,一一回覆、一一建議,一一追問,惘然間有一份雀躍的感覺,相信SunnyEricKarden也有類似的體會吧?

跟Karden一起到太子找文具店,選紙。我想起在皇冠工作時,用來用去幾乎千篇一律的紙(80g白書紙、封面190g雙粉卡),竟把我對紙的敏銳感磨平了(或許從未敏銳)。當我摸著捏著厚薄不一、質料不同的紙時,我好像摸到一些生活的質感;薄如紙的生活,究竟可以承載什麼、讓人看穿什麼?

Karden病了,看著她皺眉的表情,我真怕她會在下一秒鐘倒下來。知道她有很多憂慮的事,在她面前大概我的問題都不算問題了,我可能永遠無法明白,怎麼一個二十多歲的女孩,生命需如此沉重不可?離開咖啡店,走在擠擁的旺角街頭,我們希望保持直線前行,可是在引力下時空都是彎曲的,那麼我們朝目標向前的時候,會否不知不覺偏離了那本來就隱約難辨的軌跡?

06 February 2006

速度甲蟲

星期六在書店翻看《慢活》(In Praise of SLOW)的時候,我正處於一個星期中最閒逸的時光。《慢活》的作者是Carl Honor,聽說一次他在羅馬發現一本小書,這書把經典的童話濃縮起來,好讓父母在晚上可以60秒的時間給孩子說故事,孩子聽完一分鐘的故事後就睡覺。他起初覺得這書很有趣、實用,打算到Amazon.com訂購,但下一秒鐘他卻質疑自己瘋了,怎麼會做些對孩子和自己都無益的事呢?

從此他開始反思自己的生活節奏,寫下了《慢活》這本書。他剖析今日人類崇拜速度的原因,指出無止境的加速如何破壞生活的質素,影響精神的層面,但書的主旨並非要推翻速度,而是批判現代人對速度的盲目崇拜,提出「應快則快,應慢則慢」的觀念,列舉世界各地人士正在推廣的「慢生活」,鼓勵從緩慢中享受生活的品質和樂趣。

這本書的主旨正合我意,我想起卡夫卡的〈變形記〉,主角醒來駭然發現自己變成甲蟲的荒誕手法背後,也拉著一條時間和速度的枷鎖:為了趕上準時開出的火車去上班,主角忍著劇痛想要翻轉自己變得笨重的身體;準確的時間必須以痛楚來趕及,這荒謬的情節正正是我們每天生活的寫照。Carl Honor並不帶手錶,但事實是,時間流走不息、時計無處不在,他要做的是冷靜地提醒自己,快慢由自己掌握,除此之外,他也提出一些慢下來的小心得:


一、故意讓日程表留一些空白,不要填滿每一分秒,保持自己的靈活性;
二、每天找一個時間關掉所有的電子通訊儀器,讓自己靜默獨處;
三、培養一種慢習慣,例如:閱讀、繪畫、瑜伽、下棋等;
四、在飯桌吃飯,不要在電視機或工作桌前:
五、深呼吸,然後讓該快的更快,慢的更慢……

我的小習慣是早點出門,慢慢地吃一個早餐,還有每天總得坐下來,無所事事地凝望魚缸。我的身體已經硬化,開始長出一點甲蟲的角質皮肉,手腳也逐漸像動起來會響起機械聲的節足,這些警號都在提醒我,要慢下來了。

02 February 2006

可洛三部曲

繼首部曲《繪逃師》、二部曲《幻聽樹》之後,可洛三部曲即將推出。

今次是我第二本短篇小說結集,收錄以下作品:

〈泡一杯盛夏〉(首次發表)
〈螞蟻〉(中文文學獎小說亞軍作品)
〈她〉
〈羈留室〉(首次發表)
〈咖啡杯裡的商場〉
〈月亮的死亡〉

小說試讀及有關的出版消息,請留意稍後推出的專屬網站。

一次難忘的經歷

中文科主任問我:有一條作文題目是「一次難忘的經歷」,三個學生寫了自己的文章,一篇講述生日會,普普通通的;一個寫自己做夢成了孫悟空;一個寫自己晚上成為蝙蝠俠,你認為哪一篇比較好呢?

聽他一言兩語,我無法知道哪一篇寫得好,但我明白他考慮的角度:命題作文。生日會雖然是平凡的題材,但並不等於普通,只要擅於經驗轉化,寫出一個深刻、獨特的生日會並非難事。老師認定化身孫悟空或蝙蝠俠是只顧創意的離題之作,但我認為不盡然。首先我不會認同這些學生有創意,化身孫悟空或蝙蝠俠有什麼創新之處?夢中情節也是見慣見熟,不過把電影的橋段化為文字而已。但這麼寫法就一定不會有好作品嗎?問題始終是處理手法,例如周星馳的西遊記就有不少新鮮的意念,把《西遊記》重新演繹;James Joyce的《尤利西斯》同樣以史詩《奧德修記》主角的十年漂泊,套入小說主人翁一天的生活裡去。

我想說的是,老師,你應該開闊同學的眼光,讓他們抓住出色的意念時不致糟蹋,鼓勵他們創作,給他們更大的空間。